港股資金投入續收縮 港民勒緊褲帶的日子仍在前面|彭偉新
市場上按資金規模來分類的話,大致上可以分為個人投資者及機構投資者兩大類,而我們一般亦會把該兩類投資者分別稱為大戶及散戶,兩類投資者的分別除了所投入的資金規模外,更重要的分別是散戶投資者一般會追著股市的尾巴而行,但大戶投資者則會預測大戶的方向,又甚至會為大市制訂方向,所以,了解及明白大戶的動作,是不被大市甩掉的重要因素。而機構投資者通常會在每年的12月底至另一年的1月初期間,會為未來一年的投資組合進行調配工作,在打算減持的市場中沽出股份,然後在打算增持的市場中買入股份。而投資界這種做法在過去幾十年一直維持該種做法,因此,便出現了坊間流傳的「一月效應」都市傳說。
雖然港股的整體估值在連續4年下跌,累計跌幅達到11,142點 (由2019年底28189點跌至2023年底17047點),市盈率已跌至10.5倍水平,不過,並未能終止港股的跌幅,反而恒指昨日再跌破另一心理關口萬五點,延續了自去年1月底由22700點開始形成的跌浪。恒指在跌破萬五點之餘,更令到港股在今年首15個交易日中,除1月11日及1月18日的2個交易日外,已合共錄得13日下跌,跌幅達到2,086點或12.23%,即15個交易日計算,平均每個交易日下跌超過0.8%,這的確是個非常不尋常的情況。
按上日本地報章引述《彭博》的報導,在今年1月A股及港股的拋售潮中,連全球被動型基金亦加入拋售行列,令到港股及A股的沽壓進一步加劇。而美資大行摩根士丹利的分析更顯示,追踪指數的基金自今年1月開始,計至1月18日止的13個交易日,已淨賣出3億美元的A股及港股,與2023年的下半年出現淨買入7億美元A股的紀錄截然不同。可以說港股經過了漫長的下跌後,市場上的大戶投資者不單止仍未覺得是吸納的好時機外,更在1月的開局月持續進行減持港股,看淡中、港股市的動機非常明顯。
而市場上對港股今年將會是較去年更差的一年的憂慮不無道理,特別是股市除了是反映經濟的「寒暑表」外,更多的情況是給市場未來經濟信心的重要參考。當股市向好時,市民會因為手上資產升值而樂於進行投資及消費,因此,消費市場會變得壯旺,舖租、人工及樓市都會較容易上升,令到經濟動力進一步向上。不過,當股市向淡時,市民會對經濟前景失去信心,會減少投資活動及消費活動,因此,經濟動力會明顯變轉弱。當市民手上的資產價值(尤其是房地產資產)下跌,所引發的經濟收縮力度更為明顯,所以,按中原城市領先指數上周跌至146.84點水平,並創下7年以來的新低,而且在本地負資產數目開始回升,中環區甲級商廈空置率達到雙位數,以及中層人員的裁員消息持續下,加上銀行通常會在「落雨收柴」而進一步令到情況更差,所以,很難不擔心未來一年本港的經濟會進一步下行,並進一步的拖累股市的表現。由於港股今年的表現相信要扭轉現时的逆勢的確是並非容易發生之事,作為投資者更要好好的為今年股市的「冷風」作好準備,除了大幅降低槓桿外,更要避免對港股作出於進取的撈底動作。
本人並沒有持有股份及相關衍生產品之權益。
【財經專欄】資金流事務所.彭偉新
資深證券分析師,證券研究經驗超過20年。除了熟習基本分析方法外,對技術分析亦有深入研究。在大台技術分析節目中擔任主持,曾主講多個不同範疇的技術分析研討會及課程,近年更鑽研以資金流向作為分析股市的方法,並藉不同媒體頻道與投資者分享。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