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碧桂園違約非單一事件 料內房債引伸不良貸款須4至5年消化

大摩︰碧桂園違約非單一事件 料內房債引伸不良貸款須4至5年消化
撰文:張偉倫
出版:更新:

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指出中融信託違約事件是內地早年去槓桿結果,對金融系統產生風險有限。

大摩指出內地發生信託違約並非新鮮事,自2018年開始,內地當局清理影子銀行風險,關閉逾4,000間個人對個人(P2P)貸款機構及其他未有牌照的資產管理公司等。信託產品管理的資產規模已由高峰期的2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降至15萬億元。令投資者早段投資虧損風險提早浮上水面。該行認為中融事件或標誌影子銀行風險的結束。

不過該行指出房地產去槓桿是從2021年才開始,碧桂園(2007)違約在不良貸款消化過程中並非單一事件。內房債務產生的不良貸款佔整體15%,預料須4至5年才完全消化,或反映出內房下行周期只進行了一半。

根據該行的壓力測試,認為內銀有足夠的不良貸款覆蓋,暫時不會構成系統風險。若內地進一步減息,內銀淨息差將受壓,同時難支持內地信貸需求,屆時消化內房不良貸款所須時間亦會延長。

摩通﹕若新世界違約如開啟潘朵拉盒子 料港銀盈利降10%至23%

撰文:張偉倫
出版:更新:

市場人士對萬科(2202)及新世界(0017)的流動性憂慮重燃,摩根大通發表報告,指出來自母公司的支持對避免新世界及萬科出現違約是相當重要,又認為新世界一旦違約對行業產生很大影響。摩通維持對新世界及萬科「減持」看法至流動性壓力得到解決,並提醒任何情緒主導的反彈均是短暫。

中環皇后大道中16-18號新世界大廈。(黃偉民攝)

認為周企更有動機提供援助

摩通指出相對而言,新世界的母公司周大福企業更有動機提供援助,這不單捍衛了家族聲譽,並防止影響周企旗下公司信貸能力。該行分析師未有將新世界視為違約候選人之一。若以並無公開違約作定義,該行認為新世界擁更高的生存可能性,惟強調不論是新世界或萬科,均有機會出現債務展期或重組的情況。

摩通又指出從行業角度,若新世界違約會產生更大的影響,並有可能開啟潘朵拉的盒子。與內房行業不同,香港地產行業未有出現大規模違約。若新世界違約,可能會迫使銀行收緊其他更健康的發展商融資渠道,從而引致蔓延情況。由於銀行有機會受波及,相信金管局會介入協調,以確保不會出現公眾違約情況。

若萬科違約料對內銀影響有限

摩通又指出萬科被視為內房中「最後倒下的房企之一」。即使出現違約或暗示違約潮的最後一輪,未必會顯著打擊有意置業者信。因為不少民企發展商已違約,除非市場開始對國企發展商的信心動搖,才會有新一波危機。

從銀行角度而言,萬科佔內地整體發展商債務的1.6%,亦僅佔內地銀行整體貸款的0.1%。若萬科違約或會導致不良貸款比率提高10點子至30點子。由於銀行撥備比率較高,認為對盈利影響可能有限。因此該行指出若銀行股出現任何回撥,均是買入高質銀行股的機會,如招行(上海﹕600036)(3968)的A及H股。

該行又表示,即使銀行貸款維持正常,同時銀行同意在貸款到期時續期,仍預期會就新世界的風險敞口收取預期信貸損失(ECL)費用。據摩通追蹤的銀行股中,除大新銀行(2356)外,其他銀行對新世界均有顯著的敞口。

摩通指出,相對於本地銀行,較看好滙豐及渣打。(資料圖片)

看好滙豐及渣打

據摩通進行的壓力測試顯示,若所有新世界的貸款被降至「第三階段」,本港銀行今年預測盈利將會減少10%至23%。惟滙豐(0005)及渣打(2888)受到的影響僅2%至3%。

摩通較偏好滙豐及渣打多於香港銀行,同時認為恒生有更多下行風險,因盈利風險較高及相對於同業而言估值較高。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