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競爭大 香港初創無得做? 投資人4大方向撑有前途
如果對比深圳,香港的初創企業落後很多步,大疆、騰訊都是以深圳為基地的國際知名科技公司。選擇香港創業,真的這麼艱難嗎?有初創投資者從4個方向分析,其實香港有不少優勢,正急起直追。
人才優勢足 近年創業者如雨後春筍
香港初創投資者Jay Kim是《福布斯》專欄作家,最近在《福布斯》撰文分析香港的初創企業形勢。他指出香港有其實有不少優勢,可以令初創企業有力發展。
Jay Kim引述投資推廣署報告,指出2016年香港有接近2,000間初創企業,僱員超過5,000人。他指出,以前一般在香港創辦的初創企業,最終會因為基礎設施或資金問題出走到美國矽谷,不過近年情況有變。
他指出,去年的初創企業之中,有大約20%是來自美國,香港反過來吸引美國人來創業,對於保留、吸引人才來說是好現象。
資金來源增 多個投資基金找機會
香港最著名的投資基金,當然是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但除此之外,早期香港欠缺其他投資平台或基金,對初創企業來說自然是「水源不足」。
到了近年,香港開始出現多個創投基金,包括概念資本(Mindworks Ventures)、Vectr Ventures,甚至巨企如阿里巴巴都在港設立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各方資金開始積極尋找有潛力的本地初創企業。
這股創投氣氛更傳到香港富裕階層之上,有報告顯示亞洲流動資產多過500萬美元的「高淨值人士」,比起以前更願意支持初創企業,對這些公司的發展很有利。
基建漸完備 形成創業文化
香港初創企業要成立公司,幾年前可能會想到數碼港或科學園。不過自從2012年首個「共享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在香港成立之後,吸引了一些創業家進駐。
到了今天,全港大約有50個包括co-working space、企業加速器(accelerators)、初創孵化器(incubators)以及創新實驗室(innovation labs),其中包括了太古的藍圖加速器計劃,以及政府推動的數碼港孵化器與科學園培育計劃。
支援增加 投資推廣署應記一功
近年初創企業投資資金增加,外國公司願意來港「落腳」,投資推廣署功不可抹。該機構多年來邀請外國機構來港投資,自2013年起推出Startmeup.hk創業節,凝聚本地業力量,更請來國際企業家演講,去年就邀得Tesla創辦人Elon Musk來分享經驗。
其他民間創業平台如Startup Grind、General Assembly等,均歡迎初創公司加入。
深圳為鄰是競爭 也是香港的強項
雖然有以上特點,但面對強大的深圳創業氣氛,對方甚至有「中國矽谷」的稱號,香港真的有力一戰嗎?
Jay Kim認為,香港的地理優勢正是最大強項。香港與深圳之間的河套區,將會建設85公頃的科技園區,是現時科學園的4倍面積。而香港飛往世界一半人口的地區,飛行航程只需要5小時以內,特別是中國和印度兩個初創大國,這是香港獨特的地理優勢。
而不要忘記,香港本身就是國際金融中心,當然有力成為未來的國際金融科技中心。
生活成本高 租金令人卻步
香港的最大問題可說是老生常談,就是生活成本高企,以及租金太貴。投資者最希望降低的是租金,但香港偏偏就是租金高企,令創業艱難。
而香港政府的支持力度也成疑問,雖然政府向創新科技基金注入過百億元,不過這是一項長遠計劃,暫時仍未能顯示有豐厚成果。
教育投資者 創造「獨角獸」做生招牌
Jay Kim指出,香港要發展初創,有兩項事情是當務之急。首先,香港要做好投資者教育,要令一班習慣於投資物業的資金擁有者改變投心態,願意嘗試投資初創公司。
第二步是要大力推動首隻「獨角獸」企業出現。獨角獸是指估值10億美元或以上的初創公司,因於這種公司在全球也並不多見,香港出現了首間的話,將會成為初創行業的一個焦點,可以吸引全球資金來香港找尋投資機會,可說是香港的「生招牌」。
以色列首隻獨角獸Waze被Google收購之後,全球資金紛紛往以色列投資,現時以色列已經被稱作「初創大國」,可見首隻獨角獸對吸引資金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