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等3方推訊息交換平台 冀堵截欺詐源頭 已識別2.1萬傀儡戶

撰文:顧慧宇
出版:更新:

今年首5個月,金管局收到與詐騙相關的銀行投訴中,約75%是與信用卡未經授權交易有關,約25%主要包括即時通訊釣魚訊息、求職騙案及投資騙案等。金管局、銀行及執法機關等持份者將合作從源頭堵截。新措施之一為銀行間訊息交換平台Financial Intelligence Evaluation Sharing Tool(FINEST)。

金管局助理總裁朱立翹表示,該措施為6月內推出,以提高銀行間交換信息能力,從而更有效偵測及制止詐騙活動與傀儡戶口網路。該措施由銀行公會推進,並獲金管局提供指引,以及警務處支援具網路安全平台。

首階段有5家銀行參與

試行階段有5家銀行參與,包括3家發鈔行、工行及恒生銀行,聚焦分享與懷疑涉及詐騙相關洗錢活動的企業訊息。下一階段將邀請更多銀行參與,並擴大至個人戶口,以及其他金融罪行。

朱立翹表示,由於個人賬戶涉及私隱及相關法例,目前正在研究階段,暫未有時間表何時覆蓋。

個人賬戶覆蓋未有時間表

新措施之二為實時詐騙監察,所有零售銀行須於9月底前推出。銀行要主動偵測傀儡戶口,加強儘早識別相關戶口能力,並警惕騙案潛在受害人。

新措施之三為轉數快支付交易警示,相關落實工作例如系統修改正在進行中,預計今年底推出。在客戶使用快速支付系統(FPS)轉帳時,如果轉數快識別代號與防騙視伏器數據庫資料匹配,會在交易進行前向客戶發出警示。

轉數快支付交易警示今年底推出

現有合作措施方面,在金管局支持下,反訛騙及洗黑錢情報工作組於2017年由警務處成立,初期有10家零售銀行參加,至6月尾共擴大至28家零售銀行。目前銀行已識別超過21,000個之前未知悉的傀儡戶口,並採取即時行動支持警方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