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無敵手到迫入牆角 中國即食麵霸主康師傅四面受敵
10至20年前,在中國超級市場買即食麵,人人都會想起康師傅。今天的中國消費者,買即食麵或者仍會想起康師傅(0322),但拿上手卻可能是五花八門的其他品牌。
康師傅3月底公布業績,收入及盈利連續3年下挫。昔日的中國市場霸主,究竟怎麼了?
消費者要求提高 市場選擇增加
要探究這個問題,首先要從消費者與競爭者兩方面入手。《日本經濟新聞》訪問了大連一位超市女職員,對方表示:「感覺現在好吃的商品增多了,而且餐飲業的外賣也很方便。」
在於消費者來說,今天的中國人資金充足,而且產品經過多年變化之後,消費者口味提升,無論在超市或是店舖的選擇也變得豐富。更關鍵的是,一進入超市,各大牌子的選擇很多,未必一定要買康師傅的產品。
市場開放 海外品牌搶灘夾擊
90年代,康師傅將即食麵帶到中國市場,曾經雄霸內地超市,幾乎沒有競爭對手。但隨着市場開放及發展,日清的合味道及農心的辛辣麵等外來品牌搶攻,康師傅雖然仍佔中國市場份額約40%,但業績顯示虎處受敵。
互聯網外賣興起 攻入「宅」市場
更嚴重的是,近年中國互聯網興起,到會、外賣可謂「按一個掣就送到家」。《日本經濟新聞》指出,這些外賣雖然價格高一點,但卻省去了落街到超市買東西的時間,大受市場歡迎。餐飲外賣市場去年增長約30%,亦衝擊了超級市場上架的食品銷售。
其實近年中國消費者口味轉變之大,可以從多間企業的業績之中看到。
早年進入市場品牌 均遇同樣問題
出售仙貝、米餅零食的旺旺(0151),連續3年銷量下跌。乳業二哥蒙牛(2319)市佔率約16%,去年要錄得虧損。
這種變化對早年進入市場的外國品牌也有影響。2000年代,可口可樂在中國碳酸飲品市場,佔有率高達40%,但目前已經跌到僅高於10%。而較遲進入中國的Starbucks主打中端市場,現已開店超過2,000間,並計劃之後每年開店超過500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