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 星港金融中心無謂爭|伽羅華
市傳一家基家擬將總部遷至新加坡,並把資金轉往當地有網點的銀行,大家好像又為香港再次栽在新加坡手上感到惋惜,然而,一位投行友人跟筆者說,中港資金心儀的走資地方已非三年前的新加坡,隨着新加坡向外國人祭出徵稅辣招,據悉部分富戶將藏富地點轉移至新地方,但當然不是香港。
根據基金走資新加坡的傳聞,兩家發鈔行先向同業市場先拆入資金進行融通,導致5月10日港匯單日突然轉強至7.83,雖然翌日港匯回歸弱方保證7.85,但要輕微推高港匯,涉資當有數十億港元,兩家發鈔行也不勞煩金管局,自行以本身頭寸及同業市場應對,紓緩了單日走資的衝擊,讓市場容易消化對港匯構成壓力。
新加坡於4月底公布對外國人徵收雙重的財產稅,包括為買入任何當地住宅物業須支付60%的徵稅,使用機構投資者或信託的徵稅率更達65%,以堵塞外資利用公司名義投資當地不動產的漏洞,友人形容新加坡的徵稅舉措是趕客,認為中資湧入新加坡的勢頭是不可持續。
疫情初期中資暴走境外 新加坡躺平也大賺
朋友記得三年前,中國富戶將資金轉移新加坡的生意暴增,其任職美資行的亞洲團隊幾乎只做一條水,全年豐厚花紅便袋袋平安。為了專門服侍中國客戶,每年全球招聘的新鮮人有一定比例是來自外國大學畢業的中國留學生,招聘的主要是中國留學生,而非中國本土學生,是因為沒在外國大學待過,很難理解外資行的商業文化,而且這些畢業生大多在學期間於投行實習,否則受聘機會也很難。
在吸引外資方面,新加坡早已不視香港為競爭對手,就算近期因歐美銀行危機發酵,不少中資急從瑞士及美國撤資回歸亞洲,第一站仍是新加坡,新加坡對天量資金湧入並不抗拒,3月時政府已經對申請永久居民身份的全球投資者提高了限額,但中國富戶最喜投資磗頭,當地住宅樓價近月升勢再現,而2025年正值新加坡大選,令政府感到頭痛,決心不讓樓市失控,影響人民行動黨的選情。
中美關係由2000年的水乳交融至2023年的劍拔弩張,期間中國富戶與華爾街的合作一直沒有間斷,幫助中國富戶走資的大多是美資行及瑞士銀行,自從百年老店瑞信一夜倒閉,瑞士金融體系的信譽大受打擊,剩下美資做獨市生意,但因為怕美國制裁和當地銀行擠兌風潮,資金不是去歐洲,便是亞洲的新加坡。
中國富戶不喜星悶熱天氣 又怕香港金融安全
新加坡獨享華文的先天優勢,原本對中國富戶有一定吸引力,隨着外資政策愈來愈不友善,亦有中國富戶嫌當地天氣悶熱不喜長住,反而他們更喜歡香港氣候和豐富多變的地貎,只是基於安全理由,不放大錢在港而已,新加坡一直在螳螂捕蟬,但原來黃雀已經出現,就是中國富戶客戶開始鍾情另一藏富的離岸中心—歐洲小國馬爾他。
長期以來,馬爾他一直廣受外國投資者的喜愛,尤其是中國富戶,作為通往歐盟的門戶,加上透明的金融體系,其稅收制度有許多退稅,外國股東可以申請,並獲得高達35%標準公司稅率的80%的分配利潤,可能將公司實際稅率降至5%,也沒有轉讓定價規則,非常適合那些尋求降低整體稅收負擔的公司,因此,它是歐盟司法管轄區中最受歡迎的選項。
馬爾他成入歐門戶 惟俄烏戰爭或添變數
此外,馬爾他與美國、英國和印度三國簽訂雙重徵稅豁免的協定,三國的居民佔馬爾他數位遊牧居民(不須長期定居的移民計劃)的大部分。
在2016年至2021年期間,馬爾他向7,576名富有的非歐盟公民授予永久居留權,主要來自中國,是歐盟最成功的計劃之一。在2020年的高峰期,馬爾他作為歐盟最小的國家,但授予的黃金簽證或投資者居留許可數量在歐盟排名第二。
自從俄烏戰爭爆發,加深了歐盟長期對這些投資者居留計劃的疑慮,擔心吸引移民及資金的計劃為歐盟帶來洗錢,逃稅和腐敗風險,所以一旦中歐交惡,馬爾他吸納中國富戶的移民計劃可能因歐盟施壓而暫緩,難怪近期中資在入籍馬爾他有趕急上車的感覺。
中國首季疫後復甦短癮 料步入通縮時代
隨着5月議息極可能是今輪加息潮最後一輪加息,港元同業拆息應該徘徊4至5厘間,港美息差已收窄至半厘水平,資金流出香港的趨勢雖然持續,但速度已開始放緩,金管局之前已動用65億美元捍衛聯匯,令最新銀行結餘僅降至447億元,筆者曾經說過結餘歸零並不可怕,問題是中國對外資政策愈來愈苛刻,削弱外資投資的信心,這才是中國難以收拾經濟爛攤子的原因。
中國4月份公布官方製造業PMI降至49.2,較上月下降2.7個百分點,3月財新中國製造業PMI亦降至50,這反映第一季經濟增長更像疫後開放的復甦,但可惜復甦勢頭不能持續,5月黃金周長假所見出行活動明顯似虛火居多,無論是汽車及房屋銷情,均反映居民消費採取更審慎的態度,從最新公布4月份通脹顯示,中國4月CPI按年上漲0.1%,較3月份0.7%的按年漲幅進一步放緩,創兩年多最低水平,反映中國內部需求不足,更差的情況是中國可能步入通縮的年代。
【財經專欄】大盤漫談.伽羅華
資深財經傳媒人,多年來見證金融市場蛻變,在即食資訊年代,堅持深入調研和理性分析,現以自由人身份從事商業諮詢工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