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老偏鴿言論 刻意壓美元強勢 日圓鹹魚翻生|伽羅華

撰文:伽羅華
出版:更新:

日本10月11日正式恢復自由行安排,三年沒外遊的哈日族早已引頸以待,趁日圓24年低位的歷史時刻盡情到日本消費,享受久違的日式旅游體驗,本來以為美聯儲大手加息停不了,美元強勢會持續至明年中,聖誕出行的總以為日圓跌勢未完,未料到10月底至今已彈升12%,究竟日圓升勢要到何時方休?
日圓今輪轉勢非常急,從技術走勢已經到「超買」水平,超買只代表升勢有機會歇歇,日圓後向還要看基本因素。

今年9月底,日央行為支撐日圓,24年來首次入市干預匯市,一改先前坐視日圓弱勢不管的立場,而且日本政府已連續數月減持美國國債,為今次干預儲足彈藥,同樣支持人民幣弱勢的中國也沽售美債。基於流動性的考慮,外國央行通常持有2年期或以下的短期美債,在日中兩大債主聯手沽貨下,近月2年期美債收益率一度被推高至4.72%,而日央行也因此有了強力干預的本錢,這是日圓轉勢的關鍵。

日央行24年來首次入市干預 疑獲美聯儲溫提

日央行的貨幣政策為何轉趨強硬?首先,日美政府一定暗通款曲,否則日央行不會打無打握之仗,今年美聯儲已連加息6次,最近4次加幅更是75點子,聯邦基金利率已升至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高位至3.75-4厘區間,持續不斷加息,不但推低全球其他國貨幣匯價,重創歐日英韓等盟國經濟,而且資金湧入美元區卻非泊在債市,債息高企持續令美企融資成本大增,但壓抑通脹效果一般,可謂損人不利己,致有鮑威爾放風12月可能放緩加息步伐,為疲弱的歐元、英鎊、日圓及韓圜舒一口氣。

除日本政府沽美債,美債大戶的日本壽險公司也加入減持美債頭寸的行列。日本險企自2016年初增持約5,000億美元海外債券,主要為美歐英等國債券。據研究諮詢公司Exante data匯集的日本政府數據顯示,從4月到9月,僅日本壽險公司和退休金機構就減持近400億美元的海外債券,改持日本國債,包括早前英媒報道,「迷你預算風波」令日企成驚弓之鳥,瘋狂拋售英債,相信日企沽歐債亦不在少數。

隨着日企及日本政府從海外抽資,預計未來日圓徘徊1美元兌130至150間,意味日匯只會在區間波動,未來有平錢可唱。

隨着日企及日本政府從海外抽資,預計未來日圓徘徊1美元兌130至150間,意味日匯只會在區間波動,未來有平錢可唱。(資料圖片)

日險企對沖海外資產 變相推高日匯

由於今次日圓轉勢急遽,日本壽險公司為減低匯兌風險,相信會為旗下美元資產進行匯率對沖,進一步推高日圓匯價。

近日彭博對9家壽險公司業績報告的分析,截至9月底止總計3,100億美元的美元資產中,僅有49.6%進行對沖,比例低於6個月前的54.1%,並創下2010年有紀錄以來最低,一旦險企提高對沖規模,交易對手通常會賣出美元買入日圓,以降低匯率風險,這便會推高日圓。

今年至今日圓斷崖式暴挫,投資日股的美國機構投資者受當其衝,根據日本交易所集團的數據,今年以來,外國投資者已經淨沽出2.2萬億日圓(約合160億美元)的日本股票,所以日圓轉強,相信亦會吸引海外資金重回日股,對日圓有加持作用。

除日本壽險公司加入撐日圓的行列外,另一項讓日央行干預有足夠底氣的是,10月11日正式恢復自由行安排,旅遊業一向是日本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這是受益於日本人外遊消費省吃儉用,但訪日的外國遊客更願意在當地大破慳囊,形成貿易出超,故此日本向外通關是利好日圓的因素之一。

日本靠旅遊搵食 佔國際服務出口比例達22%

數據顯示,旅游服務佔日本國際收支統計口徑的服務出口比例逐年上升,由2011年的8%逐步攀升至2019年的22%,受疫情影響,2020年及2021年佔比分別大跌至6%及3%,今年通關遲至10月,所以旅遊業對經濟貢獻至明年才全面反映。

說了許多日圓的利好因素,但最終都要看聯儲局於貨幣政策立場。

鮑威爾於上周三(1日)的公開講話是12月議息會議前最後一次,之前局方多位鷹派成員不斷放風,指加息幅度未足以壓抑通脹預期,但效果都不及鮑氏一錘定音,他放鴿多少令人詫異,因為他若想向美股潑冷水,語調實不會有如此180度轉變,而且他應知道,即使沒作出鷹派言論,投資者亦會視他為派禮物的聖誕老人,所以偏鴿言論一出,投資者喜出望外,周三美股全線炒上,其中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指更收高4.4%。

在貨幣政策上,鮑威爾有過多次搖擺的紀錄,上次他發言還信勢旦旦稱,不惜犠牲經濟增長,也要往通脹死裏打,今次卻揚言不能只顧壓通脹讓衰退重臨,所以今次急轉彎著實有些令人意外,但有這份聖誕禮物,投資者自然卻之不恭,有交易員斥資3,600萬美元大手買入標指的看漲期權,押注標指今年12月底升至4,175,這水位低於上一次VIX波動指數跌穿20時標指的相對高位4,280,但回報已或達7倍至10倍,足夠過一個快樂聖誕。

今輪美股升勢或因FOMO所起。(Getty Images)

FOMO作祟 交易員狂炒即日鮮權

美股近日回暖,很大程度基於短線資金炒作。由於美國機構投資者現時所持股票倉位很低,為怕FOMO(fear of missing out),部分大行交易員會通過大量期權的日內(day trade)交易來套利。

據OptionMetrics數據顯示,目前追踪標指的日內(day trade)期權成交量已創紀錄高位,11月日均成交量約為150萬宗,為今年1月份的兩倍多,更是2020年初成交量的4倍之多。

所謂日內交易,就是開倉與平倉都在同一日,交易者通常不過夜持倉,而是選擇每日收市平倉,然後翌日再開同一倉位。使用這種短期策略,旨在透過同一日內價格輕微波動來套利,而不在乎長遠市場走勢,所以,以如此短線策略入市,可以想像今輪美股蓄勢待發,但來得快時退潮也會急遽,搭順風車的投資者要識得落車。

【財經專欄】大盤漫談.伽羅華

資深財經傳媒人,多年來見證金融市場蛻變,在即食資訊年代,堅持深入調研和理性分析,現以自由人身份從事商業諮詢工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