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煙稅|一包煙要200蚊? 加稅勢增走私煙需求 煙民政府恐雙輸
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提到,要求醫務衞生局於2025年內,將吸煙率由現時9.5%減低至7.8%。日前,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倡議大幅提升煙稅,明年增加煙稅100%,至每包香煙零售價上升至接近100元,其後兩年再每年分別加稅50%,即一包煙料要200蚊左右。
從經濟學角度上,增加煙稅絕對可以壓抑購買香煙的需求,但同時間要考慮到替代品及需求的彈性。有經濟學教授稱,即使增加煙稅1000倍也好,可能只有效從數字上減少需求,而實際需求或轉移至其他「替代品」,例如走私煙,恐無助提升公共衛生水平。
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在周四(3日)提出,認為港府要在兩年半內達到吸煙率7.8%的KPI,有需要大幅提升煙稅。委員會倡議在明年增加煙稅100%,至每包香煙零售價上升至接近100元。其後兩年每年分別再加稅50%,到 2025年可將零售價提升至約200元,藉售價高昂鼓勵更多煙民戒煙。
提高煙稅並非新鮮的倡議,早在2009年,港府曾三度提升煙稅,分別在2009年提高50%、2011年的41.5%,以及2014年的11.8%。每包香煙的零售價由2009年的29元,至今翻倍至約60元。
的而且確,隨著煙稅增加,吸煙人數隨之減少。根據控煙資訊站資料顯示,每日吸煙的人士由2010年佔人口11.1%,下降至2017年最低的10%,惟2019年反彈至10.2%。
加煙稅煙價升 惟大多數由消費者承擔
增加煙稅是否有效減低吸煙需求?或許可以從經濟學上探討一番。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客座副教授徐家健簡單講解了稅(Taxation)的經濟學概念,「經濟學上,當政府向供應商加稅,有部分稅項成本會轉嫁至消費價格上,供應商不會全數承擔。故此,當政府加徵煙稅時,直接效果會令煙價更貴。」
讀過經濟學的人或會記得,稅項負擔(Tax burden)可分別由生產者及消費者承擔。徐家健提到,在香港售賣香煙的情況比較特殊,絕大部分的稅項負擔由消費者承擔,變相加稅與加價是「一比一」,生產商有能力將稅項負擔全數轉嫁予消費者。
此外,徐教授提到,儘管消費者會減少購買貴價煙,但同時要考慮到本港的香煙「替代品」。他舉例指,香港的走私煙(未完稅香煙)、加熱煙或電子煙相當普遍,消費者亦有一定渠道購買,變相令原本香煙較低的需求彈性,因為替代品增加而變得更彈性,令需求線趨平。當煙稅進一步上調時,由於需求彈性偏高,消費者便有更大空間選擇已完稅香煙以外的替代品,令需求將大大減少。
徐家健坦言,從經濟學上看,增加煙稅後,經正規進口的已完稅香煙需求的確有所減少,但煙民是否因此已減少,則不得而知。因為他們可能有更多誘因選擇走私煙或加熱煙等,最終對於提升公共衛生水平的幫助甚少。
誰是大贏家?誰是大輸家?
煙稅增加令需求下降是不爭的事實,但要達至吸煙率下降,甚至能否提升公共衛生,則無從稽考。徐家健分析指,煙稅增加後,消費者尋求其他替代品,或要以更高的價錢購買走私煙等,或者吸食質素更差的香煙,難免成為輸家。然而,隨著走私煙或加熱煙等需求增加,推升價格,走私客利潤更豐厚,或成為加煙稅下的贏家。
至於香港政府是贏家還是輸家?徐家健相信,假如不少煙民因為加煙稅而轉移購買其他替代品,從數字上或顯示購買已完稅香煙的數目減少,但即使稅率提高,惟稅收因應總量而減少,最終或得不償失。另一方面,更多煙民吸食走私煙或加熱煙產品,最終無法有效提高公共衛生水平,政府或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