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平價攻港 搶姊妹品牌UNIQLO市場 原來除笨有精?
上周,UNIQLO副線、平價時裝品牌GU正式登陸香港,一口氣於兩大購物熱點尖沙嘴及銅鑼灣開設大型分店,場面「墟冚」。
本來,時裝品牌大搞副線,屢見不鮮,但2006年創立的GU,大走「年輕」、「時尚」的風格,定價較銷售廉價休閒服裝的UNIQLO還要平一截,搶去後者不少風頭。擁有這兩個品牌的迅銷集團﹙6228﹚,為何容許GU與UNIQLO「互撼」,副線喧賓奪主背後,有什麼商業原因?
UNIQLO已被「定型」 難改定位
顧名思義,副線(Diffusion Line)就是主線品牌的擴張和補充。一般而言,副牌的價格定於主線品牌的70%,通常是大牌子想做更多生意,特意開拓相對年輕的副線品牌,以「親民價」來拉攏消費者,讓人覺得「買了我就等於買了大牌子」,俗稱「打仔品牌」﹙Fighter Brand﹚。
不過,UNIQLO本身不是名牌子,定價已十分便宜,為何又要製造另一個更平的「打仔品牌」?須知道,「款式少、貨量大」是UNIQLO一大特徵,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客席教授冼日明直言該品牌主打的款式屬於「穩紮穩打型」,講求實用及質素,而非追趕潮流,目標客戶由年輕至年長一輩都有,比較廣闊。
他又稱,UNIQLO一向都不是時尚品牌,如果貿然改變定位,會令現有客戶無所適從,新客戶又未必願意嘗試,到頭來得不償失,因而透過開拓GU這條副線,吸納年輕人市場。「以UNIQLO的名氣,帶領GU進入亞洲市場,打造新的品牌形象,發揮空間會更大!」的確,創立於2006年的GU定位較年輕,追求快速時裝及更時尚的感覺,不受UNIQLO着重「功能性」的框框所束縛,設計師可以任意地發揮自己的創意,不論用色、剪裁等都可以更加時尚。
迅銷純利倒退逾5成 靠GU「發圍」
近年,UNIQLO母公司迅銷(6288)的業務出現放緩跡象,GU副線隨時成為集團新增長動力。截至2016年8月底止,迅銷全年的綜合經營溢利按年減少22.6%至1,272億日圓(約88.7億元);同時,受日圓匯兌虧損、日本及美國UNIQLO門店減值虧損所拖累,期內純利按年減少56.3%至480億日圓(約33億元),更要下調2020年銷售額達到3萬億日圓的目標,為8年來首度。
冼日明稱,UNIQLO已是亞洲休閑服飾的行業龍頭,但在開拓歐美市場時仍有阻滯,而且受累以往過分擴張的策略,「現時UNIQLO日本及海外門店超過1,800間,在歐美市場錄得虧損,內地及亞洲市場又逐漸飽和,難以有突破,所以定位必定要轉變。」
反之,截至2016年8月31日底,GU的分店數目只有350間,與UNIQLO相差一大截,而香港只是GU繼中國內地及台灣後,第三個進駐的海外市場,未來發展空間無限。
GU搞怪營銷策略
此外,開發副線的另一個好處是營銷策略可以自由一些。過去GU就有不少「搞怪創新」的營銷策略,除了搞過一些快閃活動及日本女模特兒卡莉怪妞(Kyary Pamyu Pamyu)代言之外,最為人「喜出望外」的,莫過於2014年借日本「壁咚」(壁ドン)熱潮,推出「壁咚」服務,只要女性顧客購買限定商品,就可以選擇被一至兩位帥氣男店員「壁咚」,帥氣店員更會向女生說「你為甚麼這麼可愛」、「這件衣服好適合你啊」一類的甜言蜜語。
GU「打仔品牌」出手,至今為迅銷交出亮麗業績,去年全年收入按年增長32.7%至1,878億日圓﹙約130億元﹚;經營溢利則增長34.8%至222億日圓﹙約15億元﹚。集團於年報中重點提及GU發展,指其已成為集團第二大支柱品牌,目標是3年後,GU海外分店的收益佔公司整體收益達1成。
冼日明︰GU不能做得太cheap
不過,GU的定價普遍較UNIQLO低3成,品牌路線亦更為年輕、時尚,會否出現「喧賓奪主」的現象?冼日明指出,整個迅銷集團選擇做大眾市場,即是10個消費者之中,有10個都會買集團旗下品牌,並非10個消費者只有1個會購買的高檔市場,故GU可能蠶食UNIQLO部份市場,但是可以開拓更大的市場,即「做大個餅」。
但他亦提醒,GU走平民簡約、潮流、時尚路線,開幕時以99元福袋,男裝T恤最平69元作招徠,「過咗promotion ,都要看產品是否有價值」,因為不少本港品牌的副線最後都要關閉,例如佐丹奴副線BLUESTAR EXCHANGE ,就因為賣得太平,反而乏人問津,「做到太cheap,好似廟街貨唔值錢,最後是不了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