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中銀香港夥綠色商業銀行聯盟 探討氫能和CCUS機遇

ESG|中銀香港夥綠色商業銀行聯盟 探討氫能和CCUS機遇
撰文:顧慧宇
出版:更新:

中銀香港與綠色商業銀行聯盟聯合主辦題為「金融助力綠色轉型,聚焦低碳科技創新」的網上系列專題會議。該會議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的專業培訓於今天舉行,中銀香港與能源企業、科研機構和行業專家,共同探討氫能與減低碳排放的碳捕集儲存利用(CCUS)技術發展,以及金融業如何為減碳排放技術提供融資及商業方案支援。

中銀香港發展規劃部總經理、中國銀行香港金融研究院院長韓竹表示,要達成碳中和《巴黎協定》中設定的1.5°C全球温控目標,國際社會必須加快行動步伐。氫能CCUS 這兩項技術具有巨大减碳潜力,但現階段還未得到大規模商用,其减排潛能尚未充分發揮。金融行業作為現代經濟社會中的重要引擎,需要更好發揮其資金導向的作用,為技術創新提供支持,為能源轉型增添動力。

中銀香港發展規劃部副總經理、可持續發展戰略總監瞿亢指出,氫能及CCUS已經取得一定的研發成果,下一步的關鍵是研究如何更有效應用這些技術。商業銀行已積極加入碳中和的行列,未來需要繼續創新,抓住契機幫助開發和提供有效的方案以推動這些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是次會議的第二部分圓桌討論專場將於今年10月27日舉行,並將邀請能源企業、科研機構、金融投資界領袖與行業專家,分享氫能和CCUS技術的最佳實踐,共同探討進一步發展這些科技的政策框架和投資策略,構想亞太地區綠色金融應用於低碳科技的廣闊前景。

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成果展示中心開幕 大灣區產業發展迎新格局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位於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的材料科技成果展示中心周五(21日)正式在深圳開幕。負責人介紹,這一里程碑式的發展不僅標誌著香港與大灣區在材料科技領域的深度融合,也將加速前沿創新技術的產業化進程,為大灣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

在開幕典禮上,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署副署長黎慧來女士、NAMI行政總裁馮振宇先生及香港科技園公司創新發展總監簡依雯女士分別致辭。他們共同強調,材料科技是推動未來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的關鍵領域,NAMI與香港科技園的合作將加強香港與大灣區的協同創新,推動香港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署副署長黎慧來女士(中)、NAMI行政總裁馮振宇先生(左)及香港科技園公司創新發展總監簡依雯女士(右)。(主辦方提供)

作為新材料領域的領軍機構,NAMI將重點推進幾大核心方向。首先,深化大灣區產業協作,推動「香港研發—內地生產」的創新模式,以新型電池材料等應用為示範,助力製造業升級。其次,聚焦國際市場,利用數據中心浸沒式冷卻液等先進技術對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動綠色科技的全球化發展。此外,NAMI將進一步拓展生物醫療材料的應用,與大型醫療機構合作,加強在精準醫療和公共健康領域的技術落地。

在推動科技創新的同時,NAMI亦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政策,助力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通過突破性材料技術的研發與應用,NAMI致力於降低碳排放、提升能源效率,並推動循環經濟發展。通過優化製造工藝,提高產品耐用性和資源利用效率,NAMI正幫助企業建立更具可持續性的生產模式,並在滿足ESG標準的同時,推動高質量經濟增長。

NAMI與前海夢工場簽署合作框架協議。(主辦方提供)
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簽署合作框架協議。(主辦方提供)
與深圳國泰光谷科技有限公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主辦方提供)

在本次開幕典禮上,NAMI宣布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前海夢工場及深圳國泰光谷科技有限公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計劃以NAMI密實性回填材料為試點,之後亦會為大灣區醫學成像、合成生物和生物制造領域的應用,提供新方案。而由前海管理局、香港青年協會及深圳市青年聯合會共同發起的前海夢工場,將攜手NAMI推動人工智能及生命健康科技的材料創新與應用,為大灣區的科創產業賦能。深圳國泰光谷科技有限公司將與NAMI共同推進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為大灣區高端醫療器械及智慧感測器產業提供先進材料支持。

馮振宇致辭。(主辦方提供)

NAMI行政總裁馮振宇先生表示:「此次材料科技成果展示中心的設立,標誌著香港與大灣區在材料創新和產業化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未來,NAMI將繼續深化與大灣區的科研機構及企業的合作,推動新材料技術的突破與落地應用,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為國家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此次展示中心的成立不僅展示了NAMI在新材料領域的卓越成果,也為未來的產業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NAMI期待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與國際化合作,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全球材料科技研發與應用中心的地位。

開幕典禮大合影。(主辦方提供)

技術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獎 與民生息息相關

開幕典禮結束後,馮振宇接受《香港01》採訪,就過往一些成功商品化的案例分享。據介紹,在新冠疫情高峰期,全球口罩嚴重短缺,許多醫護人員缺乏足夠的防護裝備。為此,NAMI利用專利納米纖維技術,開發出透氣殺菌N95口罩,具「透氣,不侷促,高防護」的特點。而醫管局亦採用了NAMI研發的納米纖維N95口罩,供應給前線醫護人員,總使用量超過2000萬個。而納米纖維口罩更為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獎技術。

另一案例則是路面回填材料。據介紹,以往的道路工程,做法是以土壤回填路面,但這需要分幾次壓實,施工時間長。而NAMI研發的回填材料,具有流動性,自己可以流平,從而加快施工速度,減少封路施工時間。此外,材料在再次挖掘後仍可重用,這大幅提升了資源利用效率。目前,有關技術已在香港用於超過30個項目,總回填量超過1萬立方米。馮振宇表示,以上都是NAMI技術與民生息息相關的例子。

馮振宇介紹,NAMI技術與民生息息相關。(主辦方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NAMI路面回填材料也得到了上海浦發集團的關注。去年他們來到香港,一起探討之後,決定在上海本地進行一個試點。這個綠色低碳建築的創新項目證明了香港能夠成功地將產品化技術落地,並且在其他地區類似的情況下不需要進行太大的改變就可以適用。目前,其已完成在上海的現場測試。

同時,華潤醫藥一直致力於開發可以治療早期認知障礙症的藥物。當他們了解到NAMI的先進材料技術可以提高藥物傳輸的效率後,雙方一拍即合。NAMI的新型藥物輸送系統能夠改善藥物的納米傳遞,使其更高效、更具成本效益。

展示中心。(主辦方提供)
展示中心。(主辦方提供)

就未來在大灣區的發展計劃,NAMI表示,在政產學研的生態下,其將加強與大灣區內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及創新企業的合作,共同開展研究與應用。這些合作將促進技術轉移,推動產業升級。而在《十四五規劃》中,國家強調要推動科技創新。NAMI會推動人才培養計劃,提升研發和技術能力,以保持競爭優勢。最後是可持續發展,NAMI致力於支持大灣區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開發環保材料和技術,幫助企業實現更低的碳排放和更高的資源使用效率。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