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遭股神減持非唯一利淡 市場「缺水」不買車不買股|鄭昆侖
外圍市況不穩再加上在20000點遇上主要阻力,上週恒生指數累計下跌718點,收報19452點。市場正在消化中美審計協議對ATMXJ(尤其是阿里巴巴、京東)的中長線影響。
除此之外,內房行業的流動性問題也開始影響到內地物管公司。同業綠城服務(2869)於今年上半年綠得利潤率下降以及經營現金流由正數轉為負數的情況,碧桂園服務(6098)上週下挫13.5%(13.92港元)。綠城服務全週亦下挫19.4%,收報5.44港元。於2021年6月11日,綠城服務的股價是12.84港元,而碧桂園服務當日高見79.55港元的水平。
物管股由「抱團股」淪為「韭菜股」
物管股在2021年上半年仍是區內基金的「抱團股」,但是似乎近大半年已淪為「韭菜股」。儘管有人認為即使經濟轉弱住戶仍須要交管理費,但是實際情況是只要環境變得很差便出現「遲交管理費」、「走數唔交」等情況。至於之前「說好的」無限量增長潛力因素,亦隨著內地出現大規模的「爛尾樓」情況而「被消失」。
碧桂園服務的現價市盈率9.5倍,表面上吸引。至於2021年6月11日的79.55港元,當時的市盈率是昂貴的54.3倍。碧桂園服務的上半年收入按年上升73.5%,但是純利僅上升21.9%。再者,姊妹公司碧桂園(2007)正在面臨房地產行業「接近蕭條」的問題,亦影響到市場對碧桂園服務的信心。
缺「淼」缺電是比亞迪主要挑戰
至於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旗艦投資集團Berkshire Hathaway近日兩度出售比亞迪(1211)股份,亦是市場所關心的事情。上週比亞迪的股價下挫14%(228.4港元),亦與Berkshire Hathaway按每股277港元沽出133萬股(8月24日)比亞迪股份有關。
至於另一輪股份出售, 涉170萬股以及263港元, 則在9月2日收市後被廣泛報導。我們可以假定沽貨時間大約是8月30日。兩輪減持後,Berkshire Hathaway的H股持股比重由20.04%降至18.87%。
坊間包括大行分析員對巴菲特減持比亞迪的看法,普遍是「叫人看長線增長」,亦暗示可以不理會巴菲特減持所帶來的中短線影響。事實上,比亞迪於今年首8個月錄得車輛(電動車為主)增長267%(97.9萬輛)。另外,比亞迪亦是少數自從2021年第1季至今仍未「重挫」的中概新經濟股,因此亦吸引了不少大中華區的基金作「抱團式」持貨。相信不少私人銀行以及投資銀行的散戶亦有持貨、又或者是持有相關的工具(例如是ELN、ELI),因此基於生意緣故點都要「護航」吧。
除了巴菲特沽貨之外,比亞迪的主要問題包括欠「三水(淼)」。巴菲特沽貨的官方理由仍未知道,但是應該與比亞迪的估值偏貴有關。即使股價已從7月初的325港元水平跌至228.4港元水平,22財年預期市盈率仍高達70倍至85倍。今時今日,美元存款定期亦見2.7厘至3.2厘的水平(年底隨時見4厘),因此即使是比亞迪的盈利增長潛力不俗,超過30倍的市盈率亦算是不合理。環球加息環境相關的「外圍水緊」,已是一個不利因素。
除此之外,內地旱情、缺乏淡水所引起的水電供應下跌,導致中國不少地方限電。一旦沒有足夠的電力供應,電動車與一架巨型的玩具車沒有太大分別。再者,內地房地產的流動性問題以及經濟放緩等「居民缺水」,亦嚴重削弱了內地平民百姓的買車、養車能力。有多餘錢的中產,已盡力減債尤其是房貸還錢,以減輕將來的利息負擔。當然,減債減消費的做法就連車輛也不會購買。電費因為短缺而向上調,理性的做法是連電動車也不要去買。
比亞迪高增長故事的可持續性,才是真正要留意的因素。
【財經專欄】「侖」理講價.鄭昆侖|善恆證券策略師
作者介紹:筆者 Albert 為特許財務分析師﹙CFA﹚,從事投資行業十多年,包括買方研究分析、獨立股評分析等工作。Albert的投資(投機)理念是尋找鮮為人知的宏觀以至行業趨勢,在人群未湧入前買入「優質資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