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尾樓停貸蔓延 內地銀行或將面臨2.4萬億元人民幣損失

撰文:顧慧宇
出版:更新:

內地近期爆發爛尾樓停貸風波,有研究機構預計,在最壞的情況下,內地銀行將面臨約3,500億美元的抵押貸款損失,屆時市場對內房信心大跌,政府難以抑制日益加劇的波動。

據《彭博》引述評級機構標普預計,在最壞情況下,估計將有約2.4萬億元人民幣(約3,560億美元)或6.4%的抵押貸款將面臨風險。德意志銀行則預計,至少有7%的住房貸款面臨風險。現時內地上市銀行披露的受停貸問題直接影響的拖欠抵押貸款,僅有21億元人民幣。

有分析認為,如果銀行不幫助開發商完成任務,最終將損失更多,但如果如此做,討好政府之餘,只會增加其對內房爛尾樓項目的風險敞口。中資銀行在房地產領域的風險敞口高於其他任何行業,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截至 3 月底,有39萬億元的未償還房貸和13萬億元的開發商貸款。

隨著當局採取措施控制風險,風險敞口高的貸方可能會受到更嚴格的審查。截至 2021 年底,抵押貸款約佔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總貸款的34%,高於大型銀行32.5% 的監管上限。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 Lucia Kwong 表示,如果違約蔓延,大約7%的未償抵押貸款可能會受到影響。鑑於對未完成項目的信息獲取有限,這一估計可能仍然是保守的。

據彭博分析師 Francis Chan 和 Kristy Hung 的一份報告,為了限制後果,中國可以利用其 10 家最大銀行的超額資本和剩餘貸款準備金,總計 4.8 萬億元人民幣。地方銀行可能比國有銀行會承擔更多責任,這基於早期的救助計劃,也因為它們與地方政府的聯繫更緊密,儘管它們的資本緩衝遠遠落後於行業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