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市場日趨互通 從資金集中度反映投資者對各渠道偏好|伍禮賢
香港自回歸以來,與內地在經濟、金融等各個方面的聯繫變得更為緊密。近年,隨著股票互聯互通、債券通、理財通等多項政策措施落地,兩地間的資本流動進一步得到加強,從而也為香港投資者帶來更多的投資選擇。例如早年開放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及外國直接投資(FDI)等主要針對機構的管道,以及近年股票互聯互通、債券通、跨境理財通及ETF通等。
這些不同的投資管道,到目前在資金存量方面究竟處於什麼水準,當中反映哪些領域屬於較為具熱度的投資,值得投資者重視。
首先,上述不同的投資管道中,目前股票互聯互通屬於交易量佔比最大的途徑,去年「滬港通」及「深港通」的北向交易平均每日交易額分別達552億元及651億元人民幣。而截止今年4月底數據,外資持有A股總市值約有2.3萬億元人民幣。其中透過深股通、滬股通持有市值約2.15萬億元人民幣,佔比達93%;透過QFII機構持倉約1,687億元人民幣,佔比為7%。
第二,自從債券通北向通在2017年6月開通後,截止今年5月底,境外投資者透過債券通合共持有3.66萬億元人民幣債券。而單是5月份,日均交易量達338億元人民幣。
第三,跨境理財通去年9月開通,根據廣東省政府公佈數據,截至今年5月31日,參與「北向通」投資者持有內地投資產品市值餘額為2.02億元,包括理財產品1.59億元、基金產品0.43億元。
料下半年投資者多傾向留意內地股市
最後,ETF通自本月初推出,而推出後的首兩周,北向及南向ETF的日均成交額分別為0.3億元人民幣及2.8億港元,反映內地投資者對本港ETF需求較為殷切。
從上述資金存量來看,目前市場對內地不同投資產品類別,流入較大的類別包括A股及債券,這一方面與這兩個市場資金體量規模較大有關;另一方面則反映目前A股相對外圍市場具較低估值優勢,以及下半年經濟復甦憧憬之下,投資者較多傾向股本證券的機遇。相對而言,理財通、ETF通等在流入規模方面仍屬於較小規模。
伍禮賢【財經專欄】投資明「賢」.伍禮賢|光大證券國際證券策略師 伍禮賢
*本人為證監會持牌代表,本人沒有持有上述股份
免責聲明﹕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