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經濟百科】港人「集體錢罌」 外匯基金解碼

撰文:何敬熹
出版:更新:

近日,全民退保計劃閙得熱烘烘,如何為龐大的福利開支「埋單」成為其中一個關注爭論議題。或者,政府意識到為民積穀的重要性,於1月1日設立二千多億元、被喻為「港版淡馬錫」的「未來基金」,希望「透過長線投資,為財政儲備爭取更高回報」,不用「食老本」。未來基金會繼續存放在港人的「集體錢罌」——外匯基金之中作投資,不過,作為「股東」之一的你,又明白多少?

 

全球第7大主權基金   平均回報2.6%

 

先來「摸摸底」吧!截至2015年11月底,外匯基金總資產達到34,547億元,榮登全球第7大主權基金,如果以本港730萬人口計算,平均每名港人有47.3萬元的身家在內。

 

這筆萬億「家當」目前由金管局代表香港市民管理,算是我們的「超級基金經理」。2008年爆發金融海嘯之前,環球金融市場好景,這名超級基金經理的表現尚算稱職。不過,金融海嘯後,風險環境大幅改變,外匯基金投資回報開始失色(見圖),2010至2014年平均投資回報只有2.6%,即是說投資100萬元,每年回報僅2.6萬元。去年表現更加慘不忍睹,截至第3季,外匯基金勁蝕638億元,為歷來最大的季度虧損,平均每名港人損手8,740元。

「進取倉」投資私募股權及房地產     

 

由於外匯基金的首要目的是穩定港元匯價,因此有一大部份資產是流通性極高的美元資產。為保購買力,外匯基金亦會投資發達國家的債券及股票,作風相對保守,可算是「保守倉」。

 

自2009年開始,金管局增設了一個名為「長期增長組合」的「進取倉」,主力投資環球私募股權及海外房地產,以求提升投資回報,截至2014年底,已投進的資金總額約為2,000億港元。

 

據金管局副總裁余偉文的介紹,「進取倉」由2009年成立至2014年底的內部回報率年率為13.5%,表現看似不錯,但余偉文也坦承,這跟組合於2009年摸底入市,買入一大批平貨有關。隨著資產水漲船高,他預計未來回報率將會回落。

金管局副總裁余偉文表示,外匯基金「長期增長組合」的內部回報率將回落。﹙金管局提供﹚

 

「未來基金」注資「進取倉」

 

至於剛剛成立的「未來基金」,首筆資金來自2,197億元的「土地基金」結餘,隨時可以再注資。目前,「未來基金」一半資金撥入「進取倉」,一半撥入「保守倉」。換言之,「進取倉」將加碼至3,000多億元。

 

現階段實難以斷定,加碼「進取倉」,能否改善外匯基金回報偏低的問題。但參考外國經驗,不少類似的基金回報都未必能夠跑贏大市。以全球最大的主權基金──挪威政府養老基金為例,他們由1998年開始投資,至2015年第3季,扣除通脹及管理費後,每年實質平均回報亦只有3.6%,表現不過不失。回報低固然心痛,但如果基金過於進取,萬一「爆煲」,更是欲哭無淚。例如杜拜主權投資基金杜拜世界(Dubai World)曾在2009宣佈無力償還債務,一度面臨破產。

杜拜世界投資的超大型人工島度假勝地「棕櫚島」。(網上圖片)

政府設立「未來基金」為香港投資未來,出發點很好,但恐怕對一眾港人來說,低風險又怕你跑輸大市,高風險又怕你「炒燶」,倒不如好好善用「集體錢罌」,發展產業,回報一定比外匯基金投資回報來得豐厚,又或者,乾脆還富於民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