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Donald Trump)落實其競選主張,不斷推出新關稅政策的背景下,最新的1月份美國CPI超預期上漲,進一步加大了當前美國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數據顯示,美國1月份CPI按年上漲3%,為2024年6月以來最大增幅,高於市場預期的2.9%;1月季調後CPI按月增長0.5%,高於預期的0.3%,前值為0.4%。剔除食品和能源成本的核心CPI按年上漲3.3%,高於預期的3.1%;1月季調後核心CPI月率錄得0.4%,為2024年3月以來最大增幅,高於預期的0.3%,前值為0.3%。
這一令人「驚喜」的數據,自然反映出美國經濟需求的強勁,如果考慮到就業市場仍然穩定,在持續下降幾個月後,通脹的重新抬頭,給美聯儲暫停降息提供了更多支持,同樣預示着未來美聯儲利率政策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強。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當天在國會作證時說,數據顯示,儘管朝着2%的目標取得進展,但美聯儲在通脹方面「還沒有完全到位」。這預示着其未來降息節奏會進一步放緩。
在去年末美聯儲第三次降息的時候,市場普遍預期2025年將繼續降息3次,而在今年年初,各類宏觀數據披露後,美聯儲降息的預期逐漸延後。1月份CPI數據公布後,利率市場價格反映美聯儲今年餘下時間只會進行一次幅度25基點的降息。同時,美國國債價格暴跌,各期限國債收益率至少上升8個基點。2月12日,基準的10年期美國國債利率上漲了12個基點,至4.66%,重新回到4.5%以上。對政策最敏感的2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一度上漲10個基點,至4.38%,隨後回落至4.36%左右。通脹數據帶來的預期改變,使得美國股市也做出相應調整。
圖為2025年1月29日,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議息結果公布後會見記者。(Reuters) 對於通脹反彈的原因,很多人歸因於特朗普上台之後的政策改變。不過,儘管勝選後,特朗普就開始不斷「發推」,但實際上包括各項關稅政策在1月份都沒有落地,最多還是改變市場的預期和情緒,並不會給物價帶來實質的影響。而特朗普將其歸因於前一屆政府的「拜登通脹」,認為是拜登政府的政策慣性帶來的延遲影響。美國勞工統計局指出,佔CPI權重約三分之一的住房成本繼續成為推動通脹的一個主要因素,1月份按月上漲了0.4%。這意味着如果住房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通脹可能會持續高企。而且通脹問題不那麼簡單。
安邦智庫(ANBOUND)的資深研究學者認為,美國通脹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因上屆拜登政府的原因,也可能是因「強進口」帶來的輸入價格上漲,並非完全是經濟過熱。其警告,如果不是因為經濟過熱,而拒絕降息,或者加息,可能導致更為嚴重後果。就此而言,美國通脹的反覆,加大了美聯儲貨幣政策的難度,是降息、還是維持現狀,可能會更加難以決策,也會令市場更難進行準確的預測。
需要指出的是,安邦智庫的資深研究學者同樣警告,通脹問題實際上也壓縮了特朗普的政策空間。其關稅政策和移民政策,在理論上會推高短期通脹,但這還取決於其政策實施的力度和範圍。而在通脹已經回頭的情況下,特朗普經濟政策還會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產生衝突,使得兩者的效果都會下降。其實,安邦智庫的研究人員此前警告過,美國通脹的「粘性」和經濟結構的變化意味着其並未真正擺脱經濟停滯的威脅。如果考慮到美國新總統特朗普的關稅和移民政策的實施,其前景仍然不樂觀。
2025年2月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Doanld Trump,又譯川普)在華盛頓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簽署有關開徵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的行政命令。(Reuters) 這意味着和2024年的情況類似,至少在上半年美聯儲都會採取觀望的態度,以確定美國經濟和通脹的趨勢。美聯儲仍然會在遏制通脹和避免經濟下滑的兩難之中做出選擇。同樣,特朗普也會更為謹慎地推動其各項經濟政策的實施,避免「一頓亂拳」把情況搞得更糟糕。目前,市場對於兩者能否做出合適的政策選擇,都不具有信心。實際上,投資者已被特朗普全天無休的「推特治國」和關稅恐嚇弄得焦頭爛額,而同樣擔心美聯儲會像之前那樣,錯失降息的良機。
惠譽評級首席經濟學家Brian Coulton表示:「這幾乎開始看起來像是2024年上半年的重演,當時通脹的上升出乎包括美聯儲在內的所有人的意料。這也說明,在新的通脹風險開始出現之際,美聯儲還沒有完成讓通脹回落的工作。新的通脹風險包括關稅上調和勞動力供應增長受到擠壓。」值得一提的是,政策改變實際上誘發了2024年年中的全球市場波動。近期,美國股市已經事實上終結了上漲的勢頭,開始回調;美國國債收益率易升難降、波動加大,其他國家股市和貨幣波動加大,都預示着各類不穩定因素的集聚和市場焦慮的蔓延。政策變動會使得資本市場進一步失去方向。
安邦智庫的資深研究學者也警告,雖然美國經濟目前表現良好,但全球資本市場可能無法承受大量不確定因素的衝擊而會經常性地出現重大波動。包括地緣政治,也包括貿易戰,還有不穩定的利率政策,以及持續進行的俄烏衝突、以巴衝突,正在帶來大量的不穩定因素,其不僅對美國通脹具有影響,對全球各國的通脹同樣產生影響。目前,歐洲方面通脹水平也出現一些反覆,而歐洲經濟則持續低迷;日本方面通脹水平則維持較高水平,持續推高市場利率。這些分化和波動,對於全球市場而言,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最終分析結論:
在特朗普令人眼花繚亂的政策「亂拳」之下,美國通脹出現反覆並不是一個好消息,不僅會使美聯儲降息更加謹慎,也會壓縮特朗普經濟政策的空間,增加美國的政策不確定性,並影響到各國政策取向和全球資本市場的走向。
本文原載於2025年2月16日的安邦智庫每日金融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