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成「保就業」大贏家 林健鋒斥不夠針對性 倡派一萬元消費券
有「股壇長毛」之稱、曾點名「謎網50」的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周日發表文章,列出政府首兩階段的「保就業」資助計劃,最終資助金額連同行政成本,總支出高達905.14億元,較原定的預算開支810億元,超出近百億元。
惹起熱議的是,根據David Webb旗下Webb-Site統計,在兩輪「保就業」計劃下,獲得最多資助的企業是牛奶公司,涉及近8億元。排名第二及第三分別是九巴及美心,分別獲取約6.5億及6.43億元資助。
牛奶公司是怡和旗下的零售集團,主要經營超級市場、便利店等,業務包括惠康、萬寧、7-11、宜家家居等。根據Webb-Site披露的資料顯示,牛奶公司獲「保就業」合共補貼7.99億元,涉21,611名員工,牛奶公司因每名員工平均獲補貼36,991元。
至於其他獲「保就業」計劃補貼的大型企業,包括九巴、美心、香港電訊、大家樂、國泰航空、港機集團、百佳、金門建築及迪士尼樂園。值得注意的是,牛奶公司持有美心50%股權,意味牛奶公司成為今次「保就業」的大贏家。
林健鋒:保就業不能一刀切 應針對受影響行業
對於受惠疫情的大型超市等企業獲領「保就業」資助,行政會議成員、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認為,雖然兩輪「保就業」計劃大家見到立竿見影,但他認為下一次「保就業」計劃有必要改善,並不能完全沿用上一次的版本,必須更具針對性。
他坦言過去「保就業」計劃確實為一些不受疫情影響的企業提助補貼援助,部分更是受惠疫情生意有所增長的公司,故此下一輪補貼計劃,目標是受到疫情一定影響的公司或行業才可以申請。他甚至提議,政府可考慮向零收入的旅遊業的僱員提供半年薪酬。另外,汲取到上一次有關詐騙的個案,今次有必要加重罰則,讓補貼金能幫助更有需要的人。
應考慮發債 財政刺激不應消耗儲備
林健鋒早前建議延續去年派發電子消費券的做法,於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派發1萬元「回歸慶典消費券」。他今日再提到,維持倡議派發一萬元的說法,認為只要是合資格的成年人便可領取,但若非在港居住便不應派發,更應該「睇住荷包」。他又透露,曾經考慮是否應該建議注射疫苗後才可領取,但考慮到行政成本、打多少針等問題,認為不必把消費券和打針掛勾。
一方面派消費券,一方面補貼企業,牽涉龐大財政開支。林健鋒認為,政府目前儲備充裕,但亦不應每一分錢都從儲備拿出來,反而應考慮發債,例如基建債券,「儲備唔用得幾多次!」。
林健鋒希望,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可以延續「還息不還本」、「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而政府應該在預早向企業通知有關安排,不應在到期前數天才宣布。對於市民大眾方面,他認為除了派發一萬元消費券外,亦要繼續推行寬免差餉、電費減免。
他重申政府有必要分清先後次序,急市民所急,對於近日有政府官員指,將推出「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BUD Fund)、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等資助計劃,他認為這並非中小企的迫切需要,「救咗我先啦,死咗仲有乜推廣?」。
李兆波:保就業應仿傚新加坡
中大(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客座講師李兆波指,香港的「保就業」計劃是不論行業「一刀切」補助50%,最多每月9,000元,於是出現疫下受惠的超市被補助之現象。
他認為,如果兩次的「保就業」計劃都能夠仿傚新加坡,向不同的行業給予不同百分比的補助,相信會有最少100億至200億元可以用於短期的失業援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