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群之馬 一宗醜聞賠掉NGO公信力|陳仕娜
原本取了個好名字的「保護兒童」會,卻因保護兒童不力,近百載的清譽恐毀於一旦。旗下工作人員涉嫌對稚子施加拳腳,順勢還揭開一盤混帳,全年一億元收入,7名高層一年共袋700萬,以金額計並不算多,但比例上卻嚴重失衡,員工總薪金開支佔比高達76%,僅只2.43%用於兒童福利之上,教人咋舌。虐兒以至本末倒置的混帳管理,試問你還會不會樂於把捐款奉上呢?
國際知名NGO如樂施會、宣明會、UNICEF等亦無法倖免,曾捲入各種醜聞風波,例如最近宣明會就遭助養者揭發助養兒童照片重覆使用和造假,以及被助養的兒童對捐助毫不知情等,令機構形象蒙污。外子助養兒童多年,偶爾我看見被助養小孩透過該會轉寄來的照片,疑鄰竊斧的心理,忍不住找出兩年前的那張相比對一下,以釋疑慮。
欠透明度制度僵化
籌款若是NGO的主心臟,公信力就是大動脈,唇齒相依。無奈打著慈善助人的旗號斂財,謀取私利的害群之馬,時有出現,尤其當大災難發生時,乘人之危趁火打劫的不乏人在。我們對慈善機構的道德規範高於一般標準,且有無比的執著,以為這些領袖的人格操守堪比德蘭修女,實情都是酒肉穿腸過的凡夫俗子。樂施會在海地爆出組團召妓,以慈善捐款埋單的劣行,令人對NGO信心崩潰。
關公找上門後,保護兒童會處理危機,反應也慢三拍,要待事發九日後才於社交網站致歉,之後例牌成立獨立檢討委員會,出英文檢討報告。除了開記者會,該會對外溝通渠道以Facebook為主,官網公關陣地疏於更新,最近一篇新聞稿已追溯至去年四月了。平時疏突了有系統的對外溝通,危機爆發了,才急就章於Facebook公布訊息,算是交了功課。
欠缺透明度、制度僵化,就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危機發生後,調查或需時,但緩解危機的黃金時效最好不要超過48小時。一間歷史悠久的NGO,應定時審示內部風險監管系統、內部財務管理、防止濫權,以及保持良好的內外溝通,提高機構的透明度,讓不同的持份者了解你,這樣才會安心把捐款交託給你。
簡介:由財經記者到公關,遊走媒體、地產及金融行業,飽覽世事更迭,藉文字透徹人心,嘻笑怒罵中,也望讀者有所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