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評香港經濟|料今年GDP增長3% 清零政策下旅遊等行業持續受壓

撰文:黃捷 張偉倫
出版:更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有關香港的「代表團總結」,其載述IMF工作人員於某國家或地區正式訪問結束後的初步評估。

報告預測本港實質本地生產總值﹙GDP﹚在2021及2022年分別增長6.4%及3%。考慮到私人消費需求將持續復甦,而當局的刺激方案則會逐步縮減,增長預測顯示2022年財政狀況整固的步伐會略為減慢。預期2022年內將會恢復與内地有限度通關,稍後再逐步擴大通關範圍。負產出缺口預期在2022年會收窄至佔本地生產總值總容量約1%,並預期消費物價指數通脹率會隨着勞工市場狀況改善而逐步回升至約2%。

IMF報告指出,受「零確診」政策的影響,旅遊業及接觸密集型行業持續受壓。(羅國輝攝)

港中期增長 料放緩至3%以下

報告又提到,本港各個經濟環節的復甦步伐不一,受到「零確診」政策的影響,旅遊業及接觸密集型行業持續受壓。私人消費滯後於其他本地生產總值組成部分,並仍未完全回復至疫情前水平,反映家庭收入顯著下降,以及勞工市場不同環節的復甦不一。舉例來説,即使整體失業率(3 個月數字)由 2021 年2月的 7.2%顯著降至10月的 4.3%,但某些接觸密集型行業,如零售服務業的就業人數則在 2021年仍進一步下跌。

中期方面,報告預計疫情將對本地生產總值增長潛力帶來長久影響。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勞動力市場的復甦步伐不一對勞動。參與率帶來的影響,而數碼化轉型及伴隨的生產要素和勞動生產率重新配置抵銷了部分影響。受到人口老化等結構性因素的影響,本地生產總值中期增長將會放緩至3%以下。

IMF報告羅列本港經濟面對的風,險,包括樓市大幅調整的風,險。(資料圖片)

羅列風險 包括樓市大幅調整

談及風險,報告指出,疫情相關的不明朗因素,包括新變種病毒可能引致本地再度爆發疫情,或會導致恢復人員往來的速度放緩,進一步削弱私人消費的復甦動力。環球經濟復甦速度較預期慢、全球供應鏈持續受阻、以及去全球化及經濟脫鈎亦可能減少物流及妨礙復甦。全球風險溢價急升、主要先進經濟體的貨幣政策無序收緊、樓市大幅調整、中美緊張關係進一步升溫,以及市場對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信心出現變化,都有可能會影響資金流。

不過,報告認為,恢復通關的速度較預期快,可加強私人消費復甦力度。環球經濟復甦速度較預期快,亦可能令出口增長較現時預計的強勁。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的發展可進一步改善中長期增長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