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成分股去年表現大爆冷 2022年能否博殘股翻生?|鄭昆侖
對於不少在2020年第4季﹙甚至是2021年首季﹚看好中資科技股的投資者,在2021年的表現應該未必理想。讀者們不妨先一看些數字。恒生指數在2020年全年下跌14.83%,收報23,397點;恒生科指則收報5,670點,全年累跌32.7%;國企指數收報8,236點,全年累挫23.3%。
由於恒生科指的今年表現明顯地差過恒生指數,因此我們可以說中資科網股是拖累大市的元兇之一。至於國企指數,由於近年不斷納入科技股以及其他民企股,因此這種「掛羊頭賣狗肉」式的指數在2021年呈現差劣的表現亦是與人無尤。事實上,不少老牌中資國企股的表現比較上平穩,但是這些股份已被剔出國企指數。一個例子便是中石油 (0857),全年累計上升44.6%,收報3.47元。
2021年恒指成份股:相信跑輸跟跑贏的藍籌股與大多數人事前估計呈現很大的出入!
坊間內有不少投資者在2021年年初十分看好的中資科技股(例如是ATMXJ)不但沒有在2021年繼續大放異彩,反而令不少投資者蒙受損失。
筆者一直在指出已經成為「領跌股」的阿里巴巴(9988)在2021年下挫47.8%,收報118.9元。同業騰訊(0700)亦累計下跌20.2%,報456.8元。即使是表面受惠於華為(Huawei)在手機市場出現業務收縮的小米(1810),全年下跌46.4%,報18.9元。內地政策收因素是主要的風險之一。除此之外,投資者亦開始對於一些高估值以及利潤率受壓的科技企業失去耐性。
那麼在2020年被部份投資者認定為受惠於「內循環」又如何?
概念的海底撈(6862),全年大挫72.5%,收報17.6元。除了在疫情爆發之後過度擴張之外,海底撈另一個挑戰是中國內地消費力的潛在變化。事實上,尤其是在2021年上半年內地坊間充斥不少教導如何以17-27人民幣在海底撈吃飽一餐。毫無疑問,這對於海底撈來說是不太有利的。
那麼在2021年是否所有香港藍籌股都不能夠令投資者賺錢? 實際情況又不是!
受惠於國際油價回升的中石油(0857)全年上升44.6%。至於大多數股民認為很平庸的滙控(0005),全年上升16.0%,收報46.90元。滙控確實是少數能夠至少間接受惠英美等國加息的香港上市公司。
一直給投資者一個沒有明確業務重心的中信股份(0267),全年上升39.0%,收報7.7元。中信股份涉及銀行、證券、地產、資源、特鋼等行業。一方面,該老牌綜合企業與中國的經濟週期息息相關,亦未必可以獨善其身。另一方面,作為央企的中信股份亦因為沒有面對重大的政策風險,亦在2021年吸引了價值投資者。在過去幾年,股價真的很低殘。
2022年港股指望: 思想模式只要不太正路便是了
至於2021年的殘股能否在2022年出現大翻身,這個亦有一定的可能性。ATMXJ(尤其是阿里巴巴)、內房股、教育股都是比較上著名的2021年跑輸股份類別。
不過,投資者亦要明白,即使是殘股出現反彈亦不一定等同最壞的情況已成過去。就舉中國恒大(3333)為例,這家債務累累的民企內房股在2021年累計大挫88.8%,收報1.59元。即使股價在2022年股價可以回升100% (3.2元左右),這對於大多數長期持貨股東(成本價有可能是5至27港元不等)來說意義未必太大。
無論如何,我們今天需要思考的事情應該包括多家內房企業會否出現更嚴重的財務風險。即使內地房地產需求在未來2-3年仍然疲弱,只要大多數企業能夠脫離危險期,這亦有可能托一托相關股價。
那當然,投資者買股又未必一定要「非殘不買」。至於2022年,筆者傾向於認為有一些全球大趨勢有很大的可能繼續發展下去。
舉例說,環球的製造設施以及供應鏈的大重組,亦有可能利好海外的物流資產(包括相關REITs)。英語系國家(Anglo Saxon countries)的利率正常化亦有可能惠及相關銀行股份。事實上,,英倫銀行(Bank of England)已在2021年12月份率先加息。美國聯儲局亦在2021年12月份議息會議預計將會在2022年加息0.75厘。
有人認為Omicron變種病毒涉很高的傳播力,因此會打擊環球經濟。然而,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只要Omicron的殺傷力不太大而且藥廠的疫苗以及藥丸有一定的抗病毒能力的話,那麼環球經濟應該有可能進入一個新常態式發展方向吧。
【財經專欄】「侖」理講價.鄭昆侖(CFA)|善恆證券策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