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豐私有化一年 百億「大刁」惹爭議 小股東去信證監提三大訴求

撰文:翟梓謙
出版:更新:

昔日「股王」利豐(前上市編號:0494)在去年完成私有化,結束接近28年的上市地位。近日,利豐向全球最大的貨櫃船運經營者及貨櫃船供應商馬士基出售旗下利豐物流(LF Logistics),作價36億美元,折合高達280億港元。

由於是次單單出售利豐物流的「大刁」,作價已高達280億元,遠高於去年整個利豐集團的私有化作價,估值僅得106.7億元,反映私有化估值或嚴重被低估之嫌。

由十多名反對私有化的小投資者組成的利豐小股東聯盟代表,今日前往鰂魚涌港島東中心38樓證監會接待處,向證監會提交請願信,並提出三大訴求。

投資者權益關注組召集人陳仲翔表示,利豐單計旗下利豐物流,估值已為私有化作價的四倍,反映利豐私有化估值嚴重偏低,侵害了小股東權益。

翻查資料顯示,利豐的物流業務於2019年獲淡馬錫入股。當時淡馬錫以3億美元入股利豐物流21.7%,即按13.82億美元估值入股。即不足3年時間,有關業務估值提高1.6倍。

利豐小股東聯盟提出三大訴求,包括要求證監會徹查利豐私有化獨立財務顧問百德能證券有否失職,進一步修例堵塞漏洞,完善獨立財務顧問制度;馬士基(Maersk Line)在證監會公佈調查結果前,暫緩和利豐進行交易;利豐向小股東道歉及賠償。

利豐小股東聯盟表示,已經聯絡馬士基丹麥總公司提醒交易所面對的監管風險及道德責任,並已收到電郵回覆。

投資者權益關注組主席梁杰文稱,就利豐(0494)私有化而言,百德能證券採納管理層對於業務轉型牽涉的實施風險,並沒加以具體分析,或量化相關風險對於公司前景的影響。另一方面,報告認為私有化條款屬公平合理乃得出股東應接納私有化建議,相關分析亦忽略「不接納私有化」的潛在回報,因此財務顧問報告並非全面而完整,不排除獨立董事會或小股東受誤導而做錯決定。

梁杰文又稱,近幾年接近100間上市公司宣布「私有化」,獨立財務顧問一律推薦股東贊成有關決議案,令人質疑制度背後是否存有缺失,獨立財務顧問所謂結論對小股東是否還有參考價值。

他舉例提到,在2017年中,新城發展(1030)獲控股股東富域香港提出私有化收購建議,獨立財務顧問認為計劃條款對獨立股東而言屬公平合理並推薦獨立股東投票贊成。同年10月由於建議不獲獨立股東在法院會議通過,私有化計劃遂告終止。公司股價半年後已翻倍,較私有化作價高一倍有多。

其他例子包括興發鋁業(0098)、華寶國際(0336)。當市場價格反映私有化作價並不合理,獨立財務顧問結論或存有重大缺陷,但相關人士看來不用承擔任何後果。

股王市值一度逾2000億元

利豐集團在1906年創立,從事全球出口貿易及零售業務,曾為香港藍籌股之一,更有「股王」的美譽。2011年,利豐股價一度高達25.98元的歷史高位,市值逾2,000億元,為不少基金的愛股。惟隨著數碼化及電商冒起,利豐業務表現大不如前,在2017年及2018年更連續兩年錄得股東應佔虧損。

利豐股價更從廿多元的高位,反覆跌至最低0.435元。最終於2020年3月20日,由大股東馮氏家族伙拍內地物流企業,提出以每股1.25元進行私有化,較公布前收市價溢價150%,總作價為72.22億元。

據報當時利豐小股東在私有化計劃會議提出質疑,大股東在股價處歷史最低時選擇私有化,主席馮國綸回應指是時勢所逼,「並非我哋選時候,而是時候選我哋!」。最終利豐通過私有化協議,在去年5月27日撤回上市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