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資本」勢攻陷香港傳媒業 有線TVB業績轉差 仍積極洽購
本地媒體再次傳出可能「染紅」的消息。繼周三﹙8日﹚電視廣播﹙0511,TVB﹚忽然宣布,內地傳奇影業及娛樂提出洽購其近3成股權後;昨日﹙9日﹚又有本地報章報道,九倉﹙0004﹚旗下有線寬頻﹙1097﹚賣盤的交易已進入尾聲,目前正進行盡職審查,新買家同樣為中資企業。
一時間,「紅色資本」再次湧向本港傳媒行業,醞釀上演「港資退,中資上」的戲碼。事實上,從亞洲電視當年賣盤予內地商人王征到阿里巴巴主席馬雲斥資逾20億元收購南華早報,不難看出本港商人對本地媒體業務感到意興闌珊。但這塊港商口中的「雞肋」,為何在中資企業眼中卻變成金礦?
香港電視業進退維谷
互聯網、網上社交平台,以至OTT(網絡電視)技術的普及,令向來只打「防守波」的本港電視業,顯得相對保守落後,在缺乏競爭之下,電視台收視近年持續下跌,行業一哥TVB的「慣性收視」神話亦告幻滅。
翻開有線寬頻及TVB的年報,在香港經營電視台即使稱不上「雞肋」,前景也難言樂觀。2016年上半年,有線寬頻業績持續見紅,虧損1.35億元,單就電視業務而言,收費電視訂戶數目跌至28.5萬戶低位,期內收入按年減少8%至5.26億元。至於TVB,業務同樣告急,同期收入減少3%至19.64億元,股東應佔溢利更大挫74%至3.02億元,更要發出全年盈利預警。
比富達證券研究部主管林嘉麒表示,從商業角度,不時傳出電視台可能賣盤的消息,反映香港市場進退維谷的困局,「單靠香港市場,無利可圖,因為電視業要賺到錢,要有好大個base﹙基礎群﹚,但香港人口不到1千萬,即使全部人都睇電視,賺極都有限。另一方面,本港電視台北上卻不容易,因為內地市場有不少監管,唔係完全開放。」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蘇鑰機更慨嘆,「依家﹙香港﹚邊有有心人會買長期蝕本的傳媒行業?﹙港資落、中資上﹚已是大趨勢,若以經濟規模來說,香港只有幾百萬人,相比中國的十幾億,當然是小巫見大巫。」
蘇鑰機︰為增加社會地位
香港電視業聽起來似「雞肋」,但為何對內地投資者卻有不少吸引力?「香港市場有一定價值,擁有言論自由,資訊可信度高,具備有國際視嘢,可以作為內地媒體走出國際的平台,如TVB的節目可以在台灣、歐洲、美加等地播放。」林嘉麒稱。
他認為,相比港資北上難,內地企業南下「發圍」的機會卻較高,「他們基礎大,已有一大觀眾,容易啲賺錢。假設買了TVB,依賴人脈和知識,容易令TVB落地,帶動廣告收入,業務發展較為有利。」
蘇鑰機補充,中資收購媒體,盈利往往非首要考慮,反而可以增加其社會的地位及影響輿論,「如果一個集團,擁有傳媒業務,讓人覺得有聲譽和地位。」
有線估值超過20億
論及賣盤機會,林嘉麒認為,TVB的企業價值雖然較有線高,但後者成功賣盤的機會仍較高,「一來收購有線的入場門檻較低,二來洽購消息已傳出好耐,賣盤只係時間問題。TVB則是另一件事,管理層都話無接觸過買家。」
林嘉麒指,如果有線寬頻可以21億元出售,已相當不錯。他早前解釋指,集團旗下電訊業務2015年的EBITDA(除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1.4億元,而同期電視業務的收入為11.3億元,若果經營得到改善,取得1成純利,已可賺約1.1億元。兩項業務按10倍市盈率做估值,大約值2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