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10月PMI降至50.8 增速收窄至半年最低

香港經濟|10月PMI降至50.8 增速收窄至半年最低
撰文:黃捷
出版:更新:

經季節調整後,10 月份 IHS Markit 香港特區採購經理指數 (PMI)從上月的51.7降至50.8,顯示香港特區私營經濟已連續第九個月好轉,惟增長率收窄至6個月最低。

IHS Markit 經濟部副總監Jingyi Pan表示,最新採購經理指數顯示,隨着新冠疫情受控,私營經濟踏入第四季度繼續保持增長,即便10月份的擴張速度進一步收窄。

供應商由於貨源短缺、船期延誤而推延交貨期,導致成本走高,因此10月份出現供應鏈瓶頸與增長放緩並行的現象。從就業水平降低、薪資上漲來看,反映了人力不足的情況。話雖如此,私營企業對未來12個月的經營環境,依然普遍樂觀。10月份營商信心較上月增強,儘管「清零」防疫政策仍在施行,但業者認為經濟增長得以持續。

就業方面,企業10月份曾裁減職位,乃7月份以來首次。受訪業者強調,裁減冗員和員工請辭是就業水平下跌的原因。此外,企業月內承擔的薪資成本有所加重。調查資料透露,公司除須支付更高的佣金外,還因挽留員工而加薪。

香港11月PMI跌至51.2 仍處擴張區 企業營商信心跌至13個月低位

撰文:張偉倫
出版:更新:

香港11月採購經理指數(PMI)回落至51.2,低於10月的52.2,連續兩個月處於50以上,反映營商環境在近年底時持續好轉,惟改善幅度較上月温和。

新訂單增幅收窄,尤其是海外及內地新接的業務量都由升轉跌,企業因此減慢經營活動的擴張速度。另一方面,業者進一步看淡景,營商信心下滑至13個月最低,不過,企業繼續積極採購,也儲備更多庫存。

銷情持續升温,導致積壓訂單14個月以來首次轉升。就業人數結束多個月跌勢,企業重新增聘人手。投入成本通脹降温至接近4年低位,紓緩銷售價格通脹。

積壓訂單重拾升幅

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研究副總監Jingyi Pan表示,10月及11月資料反映,經濟增長於今季好轉,即使產出增長近月放緩,但景氣依然持續。新訂單增長和積壓重拾升幅,進一步顯示私營企業將於未來數月繼續增產。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