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及金管局聯合調查﹕機構銷售結構性產品達2.76萬億元
撰文:張偉倫
出版:更新:
證監會與金管局今天(7日)發表有關持牌法團和註冊機構,銷售非交易所買賣投資產品情況的首次聯合調查結果。
共有308家持牌法團及64家註冊機構呈報它們在2020年內曾銷售投資產品,而它們的總交易額達 5.7萬億元,參與的投資者超過70萬名。
在總交易額中,以結構性產品(2.764萬億元)所佔的比例最高,其次是集體投資計劃(1.425萬億元)和債務證券(1.058萬億元)。是次調查的主要觀察結果包括:
最常銷售的結構性產品是股票掛鈎產品(1.597萬億元),特別是與互聯網和科技公司的股票掛鈎的產品,因這些公司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促進了非面對面互動和網上交易的進行。
網上平台分銷集體投資計劃日趨普通
使用網上平台分銷集體投資計劃(包括貨幣市場基金)的情況日趨普遍。在投資於集體投資計劃的客戶中,約有54%透過網上平台進行交易,而相關網上交易佔所有集體投資計劃的總交易額的18%。
在債務證券的銷售方面,70%為公司債券。受訪中介機構普遍指出,在目前低息的環境下,它們的客戶對提供較高收益的債券感興趣。
證監會與金管局進行有關調查,旨在更清楚了解行業景況及市場趨勢。這些資料有助證監會及金管局監察中介機構的銷售手法,和協調它們應對共同關注的範疇。兩家監管機構均相信有關資料對市場參與者亦有幫助。
證監會向匯福資產管理發限制通知 懷疑後者是否繼續持牌適當人選證監會﹕經修訂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指引 月底刊憲後生效證監會金融科技部主管據報本月底離職證監會﹕券商就投資識別碼制度轉移客戶資料 須先取明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