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不均問題難解 誰得益於奧巴馬的8年「美國夢」?

撰文:何敬熹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任8年,帶領該國經濟由金融危機的低谷走出來,重拾增長動力,失業率減半,美股錄得長達8年的大牛市。美國更是發達國家之中,唯一一個有能力步入加息周期的經濟體。但為什麼美國不少中低收入階層卻不太受落,最後票投共和黨候選人、「狂人」特朗普呢?

經濟方面,對美國中下階層來說,奧巴馬承諾的「改變」並沒有發生。(路透社)

放水救經濟 不利中下階層

奧巴馬上任時,美國仍處於上世紀19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期間,美國政府急速展開大刀闊斧的拯救經濟行動,一方面推出7,870億美元的《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穩定瀕臨崩潰的金融系統,並借減稅及投入巨額的政府開支,刺激基建、交通運輸和製造業等;另一方面,「獨立」於政府的美國聯儲局亦予以配合,推出了史無前例的量化寬鬆政策,並長期維持低利率水平,加強飽受震盪的金融系統的流動性。

透過「放水」,理論上可刺激經濟,但實情是資金許多都流向去風險資產,受惠最多的莫過於擁有這類資產的富人階層。以股市為例,美股經過長達8年的大牛市,道指由貼近6,000點直奔至接近2萬點的歷史新高。其中,世界首富蓋茨的身家由2009年的400億美元暴漲至去年810億美元,主因是他手上的股票價格水漲船高,如同期微軟股價由每股約20美元升至60美元以上。

政府「放水」,資金湧入股市,富人較窮人受惠,蓋茨身家便由2009年的400億美元暴漲至去年810億美元。(路透社)

「放水」對實體經濟的幫助並不是很大,中下階層沒有得益之餘,更可能受損。中國人壽總裁繆建民指,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央行採取的貨幣政策,有利於持有大量金融資產的人和債務人,但不利於債權人與中產階層。如果不能讓中下階層得益的話,再好的公共政策都會失去民意,甚至可能被顛覆。

失業率回落背後的殘酷真相

宏觀經濟方面,奧巴馬執政的8年,美國經濟雖然回復增長,但表現乏力,期內平均GDP增長率為2.1%,去年更只有1.9%,均遠低於美國歷史上約3.3%的平均經濟增速。

美國就業環境無疑漸漸改善,連續75個月錄得增長,創造超過900萬個新就業崗位,失業率亦由奧巴馬時10.3%的頂峰降至4.7%。不過,魔鬼總是在細節中。仔細拆解美國就業增長這美好圖像就會發現,這些增加了的就業職位很多都只是低收入、低保障的臨時工。以兼職維生的美國人數量,由2008年的1,100萬名,增加近倍到2016年的2,100萬名。

這也導致失業率減少的同時,美國居民的實際收入水平沒有增加。在這8年間,居民收入連續7年沒有實質增長。美國家庭年收入中位數現在約為5.65萬美元,依然比金融危機開始時的2007年低約5%。有6成美國人表示,「有時」或「經常」為自己的經濟狀況擔憂。

更甚者,美國設有補充營養援助計劃救濟金(簡稱食物券),供低收入家庭使用來在食品雜貨店與銷售市場購買食物,食物券領取人數多寡向來是反映低下階層在整個社會佔比最清晰的指標之一,現時的食物券的發放雖然較2013年的高峰有所回落,但仍遠高於2009年,再次表明奧巴馬治下的經濟回暖、股市新高,其實並沒有惠及低下階層的美國公民。

作為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美國仍有4400萬人要依靠「食物券」維生。(路透社)

「美國夢」不再 

歷史學家亞當斯(James Truslow Adams)在1931年出版的《美國的史詩》首次提到美國夢(American Dream):「夢想的國土,每個人的生活都可以活得更好、更豐富和更美滿。」其後,美國人經歷了二戰後,經濟增長迅速、機會處處的「黃金年代」。只要肯努力、機會是屬於每一個人的「美國夢」成了普羅大眾深信不疑的共識。

可是美國貧富懸殊加劇,穩定的長期工作機會愈來愈少,令愈來愈多美國民眾不再相信「美國夢」的神話。即使奧巴馬政府的8年任期,美國失業率有顯著下降,美國勞動參與率仍然維持在低位,是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最低;青年男性(25歲至45歲)勞動參與率的下滑趨勢已經持續了60年。

不管如何,當初標榜「希望」和「改變」的奧巴馬終於要下台了,美國市民再一次將「希望」和「改變」寄望到另一人──特朗普身上。究竟身為「華府局外人」的特朗普是否真的可以拯救美國經濟,令「美國重新偉大起來」?還是美國人要再一次失望、再一次浪費寶貴的4年,給後來者留下愈來愈多的經濟爛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