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戶班「資」回美 強美元成勢 股匯債商品成重災區|伽羅華

大戶班「資」回美 強美元成勢 股匯債商品成重災區|伽羅華
撰文:伽羅華
出版:更新:

隨着聯儲局上周三(18日)的議息紀錄,披露今年內有可能減慢每月買債的步伐,意味美元新一輪升浪正蠢蠢欲動。美匯指數上周五曾見93.73,是自去年11月以來高位,目前美匯走勢已經突破所有均線,料上望去年9月的94.6,基於市場避險情緒持續高漲,長遠挑戰100關也不稀奇。究竟今輪美元轉強,背後有何推動因素,對全球資本市場有那些影響。

有圖表派人士稱,美匯指數於今年1月(89.44)及5月(89.64)兩次觸底時,創建一種雙底看漲技術形態,只要突破93.5阻力位,便可能反彈至94.6附近,若然破位,美元有力更上一層樓。

美國總統拜登表示,沒有所謂「強美元」政策。(資料圖片)
美國總統拜登表示,沒有所謂「強美元」政策。(資料圖片)

美國拜登政府沒有所謂「強美元」政策,財長耶倫今年2月出席國會聽證會時便指,美元價值將由外匯市場決定,美國不會「試圖以貨幣貶值獲得競爭優勢」,耶倫讓美元找到自己的市場位置,只要在不傷害美國經濟,她並不介意稍強的美元,她不會隨便壓制美元。

今輪美元的升浪,主要是長線資金班「資」回美所造成,若不計有央行加大買債規模以圖刺激經濟的個別因素外,美元強勢有可能與下兩種因素有關,一是市場擔憂新冠變種病毒會拖累經濟復甦,市場避險情緒升溫,二是中美關係急轉直下,投資者預演金融市場的「去中國化」,紛紛從亞大股市沽出中概股或包含中概股的ETF,基金洗倉的影響不但重創中港股市,連帶日台韓股市均受拖累。

美元的升浪,主要是長線資金班「資」回美所造成。(資料圖片)

歐美債息差距擴大 負息債規模破16.5萬億美元

首先,新冠變種病毒捲土重來,處於驚弓之鳥的投資者再度湧向債市避險,8月初全球負利率債券規模飆破16.5萬億美元,創六個月高位。在歐元債最具參考指標的德國10年期債息在5月初報負0.1%,至本月曾低見負0.5%,近期經濟回復強勁的英國10年期債息由5月初報0.9%,急回至0.52%。

同期美國10年期債息則由1.7%降至1.25%,雖然歐英美債價同步上升,但美債規模遠遠大於全球各個債市,資金流向推高美元效果更為顯著,結果匯市成美元一注獨贏的局面,歐元兌美元由5月初1.22回軟至1.17,英鎊期內亦由1.42回軟至1.36。

受惠於美債和其他外國債券的息差擴大,讓不少投資美債的外國買家大手拋售本國債券,加注美債,進一步強化全球對美元需求。根據上周一(16日)美國財政部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最大海外持美債的日本於6月重新增持111億美元至1.277萬億美元,觀乎7月美國長債息口持續回軟,相信以日本為首的美債投資人仍繼續增持美債。

至於第二大海外持美債的中國則連續四個月減持美債,總量降至1.062萬億美元的8個月低位,按月減165億美元,中國減持美債自然與中美關係轉差有必然關係,這現象與金融市場「去中國化」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中美陣營互相從對方市場撤資,是雙方金融脫勾的縮影。

第二大海外持美債的中國則連續四個月減持美債,總量降至1.062萬億美元的8個月低位。(資料圖片)

中美互相撤資 「去中國化」 成金融脫勾縮影

強美元的陣痛不單匯市及債市感受到,連帶大宗商品市場及環球股市亦同樣受累。德州9月期油價格由7月初每桶77美元高位逐步回落,最新報62.25美元,累跌近兩成,原因之一是與油國7月達成增產協議有關,另一原因與美元轉強有關,料短期油價受美元走勢左右更大。

今年5月10日,與經濟復甦有高度關連性的倫敦期銅剛創下每噸10,747.5美元的歷史新高,較去年底期銅價急漲近四成,其後銅價反覆向下,在不足四個月已跌破每噸9,000美元,銅價受壓與中國政府打壓,以及市場擔憂全球經濟放緩不無關係,但強美元肯定是推手之一。

美國商品一向屬高附加值範疇,強美元不大會影響美企的賺錢能力,所以耶倫說過美國不需要弱美元來提高美國的競爭力,而且,強美元有助美國紓緩本土通脹,但卻會對新興國家帶來通脹壓力,特別是美國制裁中國貨品,導致大量生產鏈外移中國以外,使這些國家或市場需要付出較前高昂代價進口貨品或使用服務,很可能損害新興市場及以倚靠出口的經濟體。

以往美股與新興國股市表現建立共振現象,就是美國經濟強勁,新興經濟及股市將會受惠,但今次強美元所營造的效果或有所不同,至少美股近月走勢與新興國或亞洲股市不同調。

近期有關大戶清倉中概股的新聞不絕於耳,包括貝萊德狠沽九成阿里巴巴持股,有「木頭姐」之稱的Ark Inv.清零中概股。(資料圖片)

外資大手拋售亞股 美股亞股表現罕有背馳

自6月初以來,日台韓港四隻iShares MSCI ETF(代號為EWJ、EWT、EWY及EWH)迄今累跌19.8%、5%、12%及6.7%,同期納指則升6.5%,道指亦微升1%,這和以往日台韓港四地股市均與美股有較高關連性的情況完全兩個樣。

近期亞洲多國股市均出現外資拋售撤資的情況,除了美國經濟復甦勢頭早於歐亞兩洲,加快聯儲局收水步伐,以及歐美債券息差擴闊,都是大戶班「資」回美的原因之一,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金融市場的「去中國化」,投資者擔心中國全方位打壓內地新經濟產業,部分在第二季便已將絕大部分中概股清倉。

近期有關大戶清倉中概股的新聞不絕於耳,包括貝萊德狠沽九成阿里巴巴持股,有「木頭姐」之稱的Ark Inv.清零中概股,最大反差的算是全球最大的挪威主權養老基金,根據該基金去年度財報,截至12月底止阿里巴巴為其權重最高的持股,但截至6月底止半年財報顯示,阿里已跌出十大持股之列,中概股王騰訊亦僅排名第10,基金最重倉的亞股取而代之是台積電,排名第7,前六位均為美股科網五巨頭FAAMG及瑞士雀巢。

今年中國當局加大對科技及教育企業的監管。(資料圖片)

大戶清倉中概三雄 連累亞太ETF受創

大戶清倉中概股的結果,連帶不少包含中概股(主要是騰訊、阿里及美團)的亞太股票ETF都受到影響,單單是上述中概三雄,通常佔ETF權重至少5%,部分更高逾一成。過去數月,中概股股價暴跌令這些ETF表現受創,因此也成為大戶沽ETF的借口。根據ETFdb.com網頁顯示,亞太股票ETF共有51隻,資產規模536.74億美元,過去四周這些ETF回報幾乎全部見紅。

有估計,今年以來中概股市值由高位蒸發近7,000億美元,若計入在港上市的騰訊及美團所蒸發的6,400億美元,廣義「中概股」今年由高位便蒸發1.3萬億美元(約10萬億港元),財富損失的效應甚至躺平了今年中國經濟增長亦不為過。

恒生科指上周五跌穿6,000點心理關口,距離2月創逾11,000點的高位腰斬近一半。(資料圖片)

恒生科指上周五跌穿6,000點心理關口,距離2月創逾11,000點的高位腰斬近一半,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事件,過去一周恒指去連穿兩萬六及兩萬五關口,雖然中央暫緩反制裁法納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港股或於本周「死猫彈」,但明顯外資撤出亞洲市場的勢頭難以逆轉,恒指極可能短期再試低位。

從港股暴跌、港匯呈弱來看,沽貨資金確實加快流出港元體系,上周三美元兌港元曾低見7.7943,創去年3月以來新低,周五仍低見7.79水平,要留意港匯於6月7日仍貼近強方兌換保證的7.7567,在這兩個多月間,港匯下跌330點子,美匯指數則累升4%,恒指期內則勁跌逾4,000點,令港股成為全球最心傷的市場。

【財經專欄】大盤漫談.伽羅華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