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團風氣盛行下 國壽與平保 誰較具殺傷力?|鄭昆侖
低市盈率(高息率)的股票少人進行關注, 相反高市盈率(超低息率)的人氣股份卻吸引了大量投資者進行抱團式炒賣。這個大概是近幾年中港兩地股市(俗稱AH兩個市場)的其中一個現實。大戶敢重倉持貨的股份類別有限,同時區內涉大量游資,令情況更加極端。
中港股市抱團風氣
近年坊間常常說的抱團股,一些特徵可能包括以下:1)股票所涉的行業發展具備亮點,又或者是涉較少的行業問題;2)股票能夠吸引投資者的亮點比較上簡單易明,又或者是容易被傳媒以及KOL作大量宣傳;3)尤其是中港兩地近年多個行業涉及不少結構性風險,因此其餘看似比較上安全的版塊便容易吸引大量基金以及散戶投資者。
一個很諷刺的例子便是今年年初的ATM(阿里、騰訊、美團)當時仍貴為熱門的抱團股(所謂的必買股)。由於近大半年內地浮現反壟斷政策風險,再加上自今年2月中以來股價跌多升少,因此坊間的抱團股重心已不知不覺轉至體育服裝、物管、生物科技、電動車等等的版塊。
儘管如此,今天仍有不少投資者重倉ATM,只不過近期坊間炒賣的想法以「貪平搏反彈」心態居多。然而,今天看似便宜了的股票去到明天亦有可能更加便宜。市場內不同人總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有些事情各花有各眼。
國壽已out? 輸錢遠不及「抱團股」平保
不妨拿國壽(2628)近十幾年的發展作為一個教材。對於2005至2007年的中國概念大牛市,當年坊間必買股份應該包括國壽、中移動(0941)、中石油(0857)等大型國企股份。至於當年的大牛市環境幾乎是含有中國(China)兩個字便有人去炒賣。即使以中國無限增長(China Growth)為主題的牛市在2008年年初结束了,2008至2015年期間仍有不少投資人對國壽等股份不離不棄。
然而,尤其是自從2015年出現的大升大跌市之後,對國壽仍有興趣的投資者明顯減少。至於近大半年中港兩地的基金其實比較上少持有金融股。即使一定要配置金融版塊,主要的抱團股亦離不開中國平安、招商銀行(3968)和友邦(1299)。至於為何區內基金不太想投資國壽以及四大國有銀行股(尤其是中行更加少人持有),箇中原因並不好說(一說出來就不只是財金問題了)。
自從2020年年底至今,中國平安的股價從95.0港元下跌至7月16日的73.4港元,累計跌幅達22.8%。同期,國壽的股價從17.1港元跌至14.0港元,累計跌幅達17.6%。
平保過去五年跑贏 踏入今年何以轉弱?
一般而言,中國平安的營運策略較具彈性,而且總體管治水平較佳,這亦可以作為部份解釋尤其是自2016年至2020年股價跑贏的原因。另外,中國平安亦有投資一些新經濟資產,在騰訊(0700)以及阿里(9988)被納入國企指數之前,中國平安一度被視為托起國企指數的半隻科技股。2015年年底直至2020年年底期間,國壽的股價從25.1港元下跌至17.1港元,累計跌幅達31.9%。同期,中國平安的股價則從42.9港元上升至95.0港元,累計升幅達121.4%。
尤其是踏入牛年以來(今年2月中起),似乎不少新經濟資產的勢頭開始轉弱,而這或多或少影響到作為半隻科技股的中國平安。再者,近1至2個月深圳相關的資產表現異常疲弱。有經驗的投資者只要查看深圳國際(0152)、萬科(2202)、深圳控股(0604)自今年5月份迄今的股價表現,大概會感受到情況有點兒「怪怪地」。以深圳為基地的中國平安,或者難以獨善其身吧。另外,中國平安近期亦涉及出資協助中央處理北大方正的問題,亦可能影響其盈利前景。
由於主動型基金近年偏向持有中國平安,而不是國壽,因此今年令抱團投資者輸錢較多的反而是坊間認定是好股的中國平安。
中國平安的息率水平大約是3.5%,而國壽的息率水平大約是5.5%,表面看息率水平其實不低,只不過買賣金融股的正常理由不會只是為了收息吧。再者,相比國壽涉更高息的國企股,市場內仍有很多選擇。
【財經專欄】「侖」理講價.鄭昆侖(CFA)|善恆證券策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