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台積電建廠又被指「危險」 台積電董事長公開喊話

撰文:宛然
出版:更新:

全球第一大晶片代工廠台積電這段時間過得有點「煎熬」,主要是跟美國的關係開始變得有點微妙。近日,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參加一檔名為《60分鐘》的節目時公然表態:台積電很理解美國對晶片製造產業鏈集中在亞洲的擔憂,但美國最應該做的是加大在科研、人才培養上的投入,而不是試圖轉移產業鏈。

《財經國家》周刊發文稱,作為美國科技企業最重要的晶片供應商,在美國的邀請之下赴美建廠,並被迫斷供華為,台積電一直以來都視美國為最重要的市場。如今這番公開喊話又為哪般?

在晶片短缺背景下,美國邀請海外晶片製造巨頭紛紛到美國建廠。(視覺中國)

這主要跟美國近期的兩個動作有關。一方面是在晶片短缺背景下,美國邀請海外晶片製造巨頭紛紛到美國建廠,並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另一方面,美國同時將東亞地區高科技廠商列入國家安全的「危險性風險」名單。

給了個甜棗,又給了一棒子,從許多業界人士分析來看,美國是在擔心「卡脖子」風險的存在,正通過不斷轉移晶片供應鏈,將半導體產能和技術都逐漸轉移到美國本土。

然而,晶片是個全球化的產業,關起門來並不能解決問題。結合台積電近期在南京工廠增資擴產的舉措來看,這家晶片大廠或許正在試圖擺脱過於依賴美國的狀態。長遠來看,全球化戰略才是台積電發展的命門。

美國出手了

主動向美國靠攏的台積電,最近被美國狠狠地「教訓」了一下。

根據各大科技媒體的報道,近期美國列出一份新的國安「危險性風險」名單,該名單收錄的主要是其認為具有一定供應鏈風險的企業,以半導體晶片、電池技術行業為主。

在被邀建廠的同時,美國還將台積電列為「黑名單」。(AP)

在這份「黑名單」中,亞洲地區的絕大多數高科技企業赫然在列,其中包括台積電、三星等等。日媒指出,在白宮的這份報告中,台灣被提到八十次,中國大陸被提到五百多次。

台積電被列入「危險性風險」名單,意味着美國後續將對台積電實行一定的市場、技術調控。不只是台積電,日本、韓國半導體企業也將受到美國不同等級的限制。

很顯然,美國還是不允許有「卡脖子」的風險存在。因為就目前的晶圓體行業而言,亞洲的三星和台積電佔據了大半的市場份額,英特爾早已經不再輝煌,全球大部分企業都要靠台積電和三星生產晶片,其中包括高通、蘋果、AMD等等。

如今在晶片製造領域,台積電和三星已經明顯領先於西方國家。台積電和三星已經量產了5nm,3nm也將於明年試產,甚至1nm已經進入技術突破階段。而英特爾目前僅能量產10nm。

同時,台積電和三星的晶片製造技術在走自研之路,正逐漸去西方化。以5nm技術為例,台積電已經做到了大部分自研,其中西方技術僅佔10%左右。

這一點是美國最不想看到的,畢竟這種核心產能放在別人的手中,自己有相當大的風險。

英特爾着急了

美國不斷限制和打壓外國企業,也是緣於國內企業有點「不爭氣」。

英特爾本是世界半導體業數十年的霸主,如今作為美國唯一能夠拿得出手的晶片晶圓代工商,也已經在晶片技術上落後台積電好幾年了。

日前,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在某論壇發表演講提到,英特爾今年宣佈做晶圓製造服務,令他感到相當諷刺。據稱,英特爾過去曾拒絕投資台積電,並有些看不起晶圓製造服務。

創始人張忠謀在台積電2013年的法人説明會上。(台灣「中央社」)

如今,市場可是換了番景象。「2020年,台積電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導體公司,市值達6,000億美元。英特爾只有2,000多億美元,是台積電的一半都不到。」張忠謀稱。

英特爾並未放棄追趕台積電。近期英特爾CEO蓋爾辛格表示,他預計半導體行業增長將迎來「黃金十年」。英特爾正為提高晶片產能大舉投資,包括斥資20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設一家晶片生產廠。蓋爾辛格還透露,英特爾將在年底前宣佈在美國或歐洲建一座「巨型晶圓廠」的計劃。

英特爾的資歷比台積電要深厚,只不過美國本土並未形成完全的晶片供應鏈。尤其是近幾年,大部分的晶片企業都從IDM模式轉向晶片設計或者晶片製造。由於晶片製造的難度較大,所以大都聚焦在晶片設計,因此美國本土在晶片製造領域存在明顯短板。

如今,美國也意識到晶片製造的重要性。英特爾正在攻克7nm量產技術,並且取得了一定的進展;英特爾的Meteor Lake 7nm處理器或將在今年年中完成流片,預計2022年攻克量產工藝。

與此同時,美國正通過提供補貼、轉移供應鏈,加快晶片產業供應鏈本土化。

美國工廠陷阱?

面對晶片製造的最大短板,美國已經開始行動了。

6月15日,有媒體報道,近日美國通過了一項立法,在未來5年內,將斥資520億美元用於美國半導體晶片的生產和研究。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晶圓代工廠的積極性。目前各大廠商都在積極爭取這份補貼,包括三星、台積電。

有媒體援引消息人士報道稱,台積電計劃在美國再建設5座晶圓代工廠。台積電到美國當地建廠能夠有效拉動當地的就業率和經濟增長,更重要的是,美國打算和台積電深度捆綁,以逐步將其旗下最先進的晶片工廠和技術轉移到本土。

然而「蜜月期」還沒過,美國針對亞洲科技公司的「黑名單」就將這些投資建廠的企業囊括進去了。有業內人士分析,一個原因可能是台積電建廠項目推進得並不順利;另一個原因可能是英特爾要自建晶圓代工廠,美國有意打壓其他企業。

看來,出錢、給地,美國不遺餘力地拉攏海外晶片製造商到美國建廠,意圖並不單純。這或者是劉德音公開喊話的主要原因。

再結合當下全球缺芯的背景,這場大規模建廠投產計劃會不會是個市場陷阱也很難講。有業內人士分析,目前手機、汽車在內的169個行業遭遇缺芯的影響,包括華為、蘋果、高通、三星、英特爾、台積電等科技巨頭都不免受到嚴重波及。為了加快晶片供應,台積電、三星、英特爾紛紛投入巨資新建生產線,但據業內人士分析,這不過是飲鴆止渴,未來幾年將出現晶片大幅過剩的情況。如此一來,將嚴重阻礙全球半導體市場的發展。

全球化是必然

台積電雖然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廠,但是距離全球化尚有距離。因為其過於依賴美國。

台積電2020年財報顯示,美國為台積電最大市場,佔比達61.07%;中國大陸市場排名第二,佔比為17.45%;中國台灣市場排第三,佔比為9.63%,該地區增幅最大,按年增長53.2%。

這也不難理解,台積電為什麼一再向美國靠攏,並不惜犧牲中國最大客户也要尊重美國新規。公開數據顯示,受華為被美國貿易制裁影響,台積電在中國大陸市場業績僅增長12.34%,銷售額為2337.8億元新台幣,佔比為17.45%。

2020國際半導體展23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辦大師論壇,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應邀出席演講。(台灣「中央社」)

如今,作為各國傾力發展製造業和自主供應鏈的重量級「支點」,美國、日本、歐盟都相繼向台積電拋出「橄欖枝」,吸引其去建廠和設立研發中心。

或許,這正是台積電全球化的一個良好契機。台積電可在土地、資金、稅收等方面爭取更優惠的條件,重點是藉機吸引全球的人才,助其更快轉型國際化公司。

無論是在日本設立研發中心,還是在南京建廠以及在亞利桑那建廠,台積電已經在悄然進行國際化佈局,在主要需求市場建立基地,就近服務當地客户。

目前,半導體供應鏈多聚集亞洲,如此可降低生產成本並達到規模經濟,如果擴展到其他區域,則需帶動整個上中下游供貨商一起移動。後續,全球化進程還受消費市場規模、文化差異、基礎設施建設是否健全等因素影響。

台積電的挑戰接下來依舊不會少,這些挑戰也將繼續牽引着全球科技企業的發展脈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