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恒:數碼港擴建料創造6100個就業機會

薛永恒:數碼港擴建料創造6100個就業機會
撰文:劉紹蘭
出版:更新: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今日(9日)在網誌表示,數碼港擴建對初創是一大喜訊,除可創造機遇,預計將帶來每年逾32億元的直接及間接利益,以及6,100個就業機會。

薛永恒稱,數碼港建議利用海濱公園西北面一塊約1.6公頃的用地興建「數碼港第五期」,大樓高10層,提供約6.6萬平方米的總樓面面積,其中,辦公室及共用工作間佔3.6萬平方米,辦公室料可容納100間科技公司,共用工作間則可容納750間初創及培育公司。

落成後料增加辦工及共用空間約三成

薛永恒續指,料項目落成後,辦公室及共用工作間的總樓面面積將增加約30%。大樓將有資料服務平台、多功能會議廳及配套設施、及讓初創展示產品的智慧生活示範廳和體驗館。

內地企業興起「共享員工」 人力成本降10% 網憂:打零工翻版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今年,不少內地企業都在實行「共用員工」。「共用程式師」、「共用設計師」等能為企業節省人力成本。這些「共用員工」一般不和企業簽訂固定合同,而是與企業就某一項目進行短期合作。事件引發內地輿論熱議,有人直言這就是過去的「打零工」,存在勞動糾紛和社保歸屬問題等隱患。

《央視財經》報道,在3月、4月這個招聘旺季,類似的「共用程式員」、「共用設計師」、「共用財務」成為不少內地科技型企業的用工新選擇。這些員工一般不和企業簽訂固定合同,而是與企業就某一項目進行短期項目合作。採用「共用」新模式後,很多企業的人力成本降低了約5%至10%。

因應經濟環境不景氣,近期不少內地科技企業開始實行「共享員工」新模式,節省成本。(央視新聞截圖)

報道介紹,交付工程師趙松松是一名「共用程式員」。在北京某間訊息技術公司內,他正忙着跟進項目進度。與他坐在同個辦公區的同事們有不少和他一樣,不止服務於這間公司。「做『共用程式員』可以同時承接很多間公司的項目交付過程管理,我同時在做的項目有6至8個」,趙松松告訴《央視財經》,「現在整體收入比之前提高了約40%至50%」。

此外,設計師梁鑫也是「共用員工」大軍中的一員。目前在北京一間餐飲裝置和技術服務企業,她的工作內容包括了與企業市場部負責人討論宣傳設計。「我們手上一般同時接2至3間公司的項目,工作地點比較靈活」,梁鑫說道。

北京某財務收支管理科技公司首席行銷官蔡麗表示,由於公司處於創業階段,總人數不到600人,約100人的「共用員工」中有很多工程師,靈活辦公可以節省人力成本。

報道指出,「共用員工」並不新穎,早在新冠疫情初期已有線上生鮮電商與餐飲門店共用員工,讓部分無工可返的店員變成臨時送貨員。今次這種「共用」形式覆蓋至科技企業重要崗位,或可視為企業在大經濟環境不景氣下的「求生之道」。

然而,儘管「共用員工」短期能讓企業和員工實現「雙贏」,但不乏網民仍認為該模式存在隱患,諸如「共用員工,本質是企業間共用壓榨勞動力,員工社保誰交?」、「勞動糾紛出現麻煩怎麼辦?」等等,都存在對勞方利益保障的隱患。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