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加妙論香港優勢 冀能將國際資金「打入」內地中小企
香港交易所集團前行政總裁李小加,今日﹙1 日﹚出席《香港01》2020 經濟高峰論壇時強調,中港融合對香港有利,並期望香港可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橋樑,帶領人民幣走出世界之餘,再將國際資金引入中國未上市的中小企公司。
沒在黑名單上的事 就可以做
在論壇上,李小加再次將金融比喻為水,水要非常自由才能做事情,而香港的核心優勢是行英國的通用法,可讓水自由流動,「通用法原理很簡單,就是黑名單,大陸法則是白名單。在通用法裡面,只要任何不在黑名單之中,香港就可以做,但在大陸法下,只有白名單上的事情,才能做。」意指金融彈性很高,只要看一下香港「黑名單」,沒被禁止就可以放心做,「世界成功的金融中心都是行通用法,香港是天然的連接器,把通用法與世界上經濟活力最強的大陸法體系連繫一起。」
港轉型做投資性市場
與此同時,李小加又指在五年的互聯互通下,將香港的交易量提升至幾十萬億元,兩地互相持股達幾萬億元市值。他認為香港作為交易性市場已經很成功,「現時是時候要轉型做投資性市場,世界資金不能只停留於投資在已上市的公司上」。
他引用港交所數據,指現時在香港上市逾千多間公司,約有800間公司有實質業務,當中只有400間有交易量,主要交投只集中在其中200間公司,而首20間大公司交投活躍的公司成交量已經佔了五至六成成交。
香港的另一個功能及戰略方向是要將國際資金,透過香港「打入」中國的中小企,例如投資大灣區的科技公司,「把它未來的『收成』 都買回來」。人民幣國際化單在交易層面,沒什麼意義,因交易的人沒有耐性,只能賺少許錢都會賺;只有成為投資市場,才能把世界的錢「打入中國深土」,再把深土下的回報帶回世界,這樣的人民幣計價資產才有生命力。
望新股通連接中國及國際
此外,他又提出香港交易市場要方便,投資市場要多元化,互聯互通的下一步,要有大飛躍,是取決於能否結合其它大市場。例如中國是海灣石油最大的消費國,海灣國家的需求是將經濟分散在石油以外,以及資產負債表不單只有美元,還可有其他大經濟體如中國的人民幣在內。他以沙特阿美來港上市為例,假如滬深港通可把握機遇,如透過新股通,讓中國投資者可以使用人民幣投資沙特阿美。
他形容這樣的話可做到完全對沖,在油價上漲時,雖然中國消費者虧,但中國投資者賺;在油價低時,消費者受惠,中國投資者虧。投資者用人民幣買沙特阿美股票,而沙特阿美拿到人民幣後,可以在人民銀行買入中國國債,形容這樣是歷史性Swap(交換),形成互相做債東的局面。皆因你單方面做其債東有風險,但它同時買國債做你債東,成事的話就是「Swap of the century」(世紀性交換)。
主題演講:灣區創新發展 港深雙引擎
香港01會員免費即時睇>>>https://bit.ly/3aiSOt3
主題演講:中美大局掀新章 香港危與機
香港01會員免費即時睇>>>https://bit.ly/39EVSk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