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金融科企將臨全面監管 或可借助技術與商業銀行合作

撰文:劉紹蘭
出版:更新:

內地銀行業在過往一年,既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導致經濟增長大幅放緩的衝擊,同時亦面臨來自新興的金融科技企業競爭。不過內地監管機構擬向金融科技企作出新的規管,或讓傳統銀行機構帶來喘息空間。

人民銀行於上周就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發布徵求意見稿,將支付機構儲值賬戶營運及支付交易兩類型分開,並引入反壟斷調查。德勤中國管理諮詢資料科學卓越中心主管合夥人尤忠彬指出,新規對各類機構影響不一,其中支付寶及微信支付等,短期內面臨反壟斷監管壓力,日後支付業務需要分別運作,互聯網公司借助牌照及流量優勢,以封閉式運作難度增加,支付通道﹑資金及數據受全方位監管,預料渠道業務會退出市場。

他又指出過往金融科技企業可透過轉嫁風險及套利來經營,惟在新規下不能再維持。商業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會在同一規則下競爭,屆時金融科技公司將面臨很大的資金壓力。可是金融科企亦可以借助自身擁有的技術,與商業銀行的信用優勢結合,則可帶來機會。其中擁有客戶條件﹑支付場景及專注於支付業務的企業可以受惠。

另一方面,在新冠肺炎疫爆發後,內地政府為支持經濟發展及避免中小企欠缺資金營運,因此要求銀行業透過不同方式下讓利。德勤發表報告,指出從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開始,整個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人民幣。同時2020年內三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以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動性;落實專項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加大貨幣信貸支持力度;再到整個金融業創新「非接觸式」服務模式保證金融可行性。

疫情加快推動銀行數碼化步伐

疫情爆發改變了一般市民的生活習慣,同時亦為銀行業發展帶來契機。德勤指出,新冠疫情加速了中國銀行業科技數碼化轉型的進程,特別是零售線上化的趨勢。儘管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但銀行管理層應積極籌謀、果敢行動。管理層需要綜合疫情期間的經驗教訓,形成新的行動規範,增強韌性並加速轉型。

就前台業務而言,銀行可利用數碼和人工交互的組合、資料的智慧使用、合作夥伴關係和可靠的服務交付模式,提高客戶參與度,實現前台全面數碼化。然而,有證據顯示,數碼化交互程度提高並不意味著滿意度提高。銀行在保持客戶滿意度、留住客戶並提高錢包份額方面仍面臨艱巨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