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上場|中概股回流能否持續? 華興證券:香港仍是首選上市地
在美國時間1月20日,美國民主黨拜登就任第46屆美國總統。拜登正式上場,接替特朗普,意味中美關係、央行貨幣政策、市場形勢均出現明顯轉變。
拜登上任前,已宣布將推出高達1.9萬億美元的紓困方案,而新任財長耶倫(Janet Yellen)已表示,上任後首要是尋求通過1.9萬億美元的刺激經濟措施,未來更必須做得更多。
1.9萬億美元的刺激方案,相當於超過14萬億港元的資金,對投資市場種下強心針。踏入2021年不及一個月,美股三大指數已屢創新高,投資情緒持續熾熱。
不過,「FAANG」似乎成為過氣的投資主題,落後一眾熱炒板塊。近日更有報道指,拜登考慮在白宮設立反壟斷主管一職,專注於競爭政策和反壟斷相關問題,意味一眾科網巨擎有可能在未來陷入反壟斷監管的陰霾。
中概股回歸是逐步過程、長期故事
相反,中概股在美股市場成為「新寵」,近期的升幅尤其凌厲,跑贏一眾美股。其中近期最牛的中概念富途(美:FUTU)從2020年的低位8.16美元,累升逾10倍至近期的90美元水平。電動車蔚來(美:NIO)更是從低位2.11美元勁升至今年高位66.99美元,升幅達30倍。
由2020年,中概股的成交額逐漸增加,開始成為美國交易所的中流砥柱,不少資金積極交投,絕對是其他交易所覷覦的對象。可是,由於中美關係撕裂,經參眾兩院通過、前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後,不少在美上市的中資企業已經加快回港上市的步伐。如今拜登上場,又會否扭轉中概股回流的趨勢?
華興證券(香港)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龐溟指,一家企業是否選擇赴美上市或持續在美上市,反映企業長期的、戰略性、商業化的考量,以及希望在資本市場上獲得更高的關注度、估值水平和交易量,而不完全是因為迴避上市及監管規則的重大變化和劇烈波動風險。
他坦言,中概股的回歸將是逐步的過程和長期的故事,而不會是迅速退潮褪色的熱話。至於《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與中國相關法律法規存在衝突,龐溟認為《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相比特朗普建議的方案較為溫和,未來有空間合作和談判。
料今年逾10家中概股回歸 香港成首選
龐溟預計,今年中概股回歸趨勢將會延續,全年有望有超過10家以上的中概股考慮以第二上市,或再上市方式回歸內地或香港。對於一眾有可能尋求第二上市或再上市的在美中概股而言,相比A股市場,預計其出於境外融資需要、行業受監管情況、VIE結構上市便利度等各方面考慮,現階段優先考慮的上市地仍將是港股。
據報百度(美:BIDU)已安排高盛和中信為其上市保薦團隊,預計農曆新年後正式在港提交上市申請。另外,被譽為「90後第一股」的bilibili(美:BILI),據報已以保密形式入表,向港交所申請在香港二次上市,初步計劃3月招股。
至於騰訊音樂(美:TME)亦有傳與財務顧問就第二上市初步進行磋商,計劃集資約20億美元,折合相當於約155億港元,並可能以企業版「同股不同權」上市。而其餘潛在第二上市的中概股則包括唯品會、愛奇藝、拼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