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集團破產重組 專家點出三大原因 料信用債市場情緒受影響

撰文:翟梓謙
出版:更新:

作為遼寧省國資委的重點國企、華晨中國(1114)母公司華晨集團,在10月下旬已經出現債務違約。據《新華社》報道,華晨集團最新遭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債權人對華晨集團重整申請,意味這家車企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報道提到,法院裁定華晨集團存在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的情形,具備企業破產法規定的破產原因,但同時集團具有挽救的價值和可能,具有重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華晨集團發行的「17華汽05」在今年10月下旬到期,最終未能按期兌付。(資料圖片)

債務違約涉65億人民幣

事實上,華晨集團發行的「17華汽05」在今年10月下旬到期,發行規模達10億元、票面利率為5.3%,最終未能按期兌付。其後,華晨集團周一(16日)發公告,指公司已構成債務違約金額合計65億元(人民幣,下同),逾期利息金額達1.44億元。

據華晨集團今年的中期報告,集團層面的負債總額達523.76億元,資產負債率超過110%,已經失去融資能力。

華晨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重整不涉及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及與寶馬、雷諾等的合資公司。(資料圖片)

不涉及上市公司、合資公司

華晨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本次重整只涉及集團本部自主品牌板塊,不涉及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及與寶馬、雷諾等的合資公司。作為寶馬在中國最重要的合作伙伴,集團重整後有望實現重生,盡最大努力挽回債權人損失。

負責人稱,同時華晨寶馬仍然是其未來穩定的利潤來源,而且還將不斷推出新產品,擴大規模。

溫天納指,自10月下旬開始,多家債券頻頻出事,信用債市場情緒受到一定的影響。(中新社)

高評級、國企債違約規模明顯上升

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指,自年初開始,內地信用債違約規模已近1,200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但結構來看,卻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當中,高評級和國企債違約規模明顯上升,A類評級的信用債違約規模同比增加了近七成,而B類及以下評級的反而在减少。

與此同時,國企發行的信用債違約規模也明顯上升,部分債券評級亦被下調,引起市場較大震蕩,信用息差再度擴大。他補充指,自10月下旬開始,多家債券頻頻出事,信用債市場情緒受到一定的影響。

信銀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群指,未來會有更多國企出現債務違約和破產重組,但中央有能力控制不會大規模爆發。(資料圖片)

信銀廖群:中央容許由市場調整企業違約

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群認為,華晨集團陷入破產重組是有三大原因,首先疫情關係,各行業的復甦進度不同,部分企業的資金流方面仍然面對困境;其次是國家的貨幣政策,在疫情後中國經濟快速反彈,貨幣政策沒有預期太多寬鬆,或導致企業流動性緊張;第三是中央政府容許企業違約,由市場去調整,「有些幫、有些不幫」。他指出,中央政府給予一個消息,便是不會為所有國企的債務包底,故此會對企業債市場有一定影響。

廖群續指,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國企出現債務違約和破產重組,但他認為不會是大規模爆發,因為中央有能力控制。而且,目前國企債券違約率只有0.3%,預期今年底前不會高於0.5%。他補充,由於華晨屬汽車的國企,相對而言是競爭性行業,有其他各大車企取代,故即使華晨集團破產,亦不會造成太大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