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中國經濟早就以內循環為主

撰文:童木
出版:更新: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爆發,全球經濟遭受到很大的衝擊,是中國提出「內循環」的一個原因;但是,在研究經濟發展的學者來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是經濟發展基本規律的反映。

10月16日,林毅夫在「再學習 再改革 再開放——浦東與深圳聯動創新研討會」上發表主題演時表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是經濟發展基本規律的反映。中國雖然被說成是出口導向型的經濟,但出口佔中國經濟總量比重最高的年份是2006年,比值是35.4%,略高於三分之一。但到2019年,出口佔中國經濟總量的比重只有17.4%,也就是減少了50%。2019年,中國經濟總量的82.6%已經是在國內消化,在國內循環的,這意味著中國的經濟已經是以內循環為主體。

林毅夫稱,2019年,中國經濟總量的82.6%已經是在國內消化,在國內循環的,這意味著中國的經濟已經是以內循環為主體。(VCG)

林毅夫稱,往前展望,中國的經濟還會繼續發展,收入水平還會繼續提高。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國的經濟佔世界的比重,會從現在的16.4%增加到18%、20%,慢慢地向25%逼進。中國的服務業佔經濟總量的比重會從現在的53.6%,逐漸向60%、70%、80%逼近。在這兩個因素的疊加之下,中國的出口佔經濟總量的比重,會從現在的17.4%,逐漸降到15%、12%、10%。也就是說,中國國內循環的比重會從現在的82.6%,逐漸向90%逼近。所以,中國經濟現在是,將來更會是,以國內循環為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