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鳴煒:社運歸因於「青年問題」 是想得太簡單

劉鳴煒:社運歸因於「青年問題」 是想得太簡單
撰文:鄺月婷
出版:更新:

華人置業(0127)主席、青年發展委員會副主席劉鳴煒出席theDesk YouTube直播時表示,反修例運動與雨傘運動主要由政改矛盾及中港問題引致,不完全因為青年就業及房屋問題,因社運的參與人士涉及青年及不同社會階層的人,若果只用「青年問題」作概括,則是想得太簡單。

他稱:「每次危機後都有一段黃金時期,例如:在雨傘運動之後,大家更為關注青年議題,港府也投放更多資源至青年工作中,自己或其他青年工作者應好好把握這些黃金時間。」

批香港產業結構單一 部分科目工作出路狹窄

根據民間智庫「MWYO 青年辦公室」早前發表的《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就業的可能性及政策建議》,發現逾八成青年均表示沒有興趣到大灣區工作。劉鳴煒建議年青人要有寬闊的思維,即使不考慮北上工作,也不可把其勞動市場限於香港,考慮到其他國家工作,皆因香港的產業結構單一,以若年青人選讀物理為例,工作出路是十分狹窄,可能只可當老師。

另外,劉鳴煒又自爆自己在高中時期讀書成績不太理想,只是最後才發奮,最終順利入讀法律系,「若果每個人都可以修選自己感興趣的科目,自然地都會有耐性,會易拎到高分。」因此,他覺得教育局用成績來作為衡量學生能力及潛力的指標,是較差的做法。

八成受訪基層青年不了解青年發展藍圖 團體促政府加強目標工作

撰文:江麗盈
出版:更新:

政府去年12月公布《青年發展藍圖》,有團體進行調查了解基層青年對相關藍圖的認知及意見,結果發現,逾半數受訪基層青年不知道政府公布青年發展藍圖,近六成半表示沒有看過藍圖,更有八成人稱十分不了解或頗不了解相關藍圖。

負責調查的團體指,基層青年對藍圖「不知、不看、不了解」,或因覺得藍圖不切實際、不會關注基層青年。該調查結果亦揭示,基層青年較為務實,最為關注是青年住屋和就業前景兩大方面,促當局要加強青年發展藍圖各目標工作內容,並訂立具體、可實踐和可監察的進度。

香港社群組織協會、新青權利關注組今年3至5月進行網上問卷調查,共訪問84位基層青年,他們平均年齡為20歲,其身處的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數為8,000元。

調查發現,逾半數受訪基層青年不知道政府公布青年發展藍圖、近六成半表示沒有看過藍圖,更有八成人稱十分不了解或頗不了解相關藍圖。

青年對藍圖「不知、不看、不了解」

問到政府應優先處理哪項青年議題,逾七成半受訪青年認為是房屋問題,其次有逾六成人稱是工作問題。而被問到希望青年發展藍圖加入哪些政策時,逾六成半受訪青年認為首要是改善青年向上流動的機會,其次逾六成受訪者認為應增加青年就業職位。另有分別逾五成半的受訪者認為應為輪候公屋的單身青年申請人提供租金津貼、及增加青年宿舍宿位。

社協指出,青年發展藍圖對本港青年發展影響深遠,觸及就業、教育、置業、精神健康、社會參與等方面,惟調查結果似乎反映基層青年對藍圖「不知、不看、不了解」,認為他們對藍圖興趣不大,或因覺得藍圖不切實際、不會關注基層青年。

社協:青年關注住屋和就業

社協也表示,調查結果揭示基層青年較為務實,最為關注是青年住屋和就業前景兩大方面。社協促當局要加強青年發展藍圖各目標工作內容,並訂立具體、可實踐和可監察的進度。

就住屋、教育、就業等方面,社協也建議當局為輪候公屋青年提供租金津貼、增設更多青年過渡性房屋及青年宿舍、為專上青年提供生活費津貼、增加本地學生實習機會等。

社協也提出,政府應將青年發展藍圖納入為具約束力的法律文件,賦予其法定地位,加強落實和監察力度。社協也提出,青年發展委員會的主席應改由行政長官出任,並加入包括基層青年在內的青年代表,亦應成立專案辦公室,就青年政策訂立成效指標,定期發出年度監察報告。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