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指數ETF|3大發行商大混戰 「貨比三家」一文看清
恒生科技指數推出1個多月,相關的ETF產品陸續面世,南方東英及華夏基金已分別推出3033及3088,恒生投資旗下3032今日﹙4日﹚也上市。3隻ETF同樣追蹤恒生科技指數,投資者又應如何選擇?
三家科指ETF產品比較︰
ETF即是交易所買賣基金,投資組合可以是股票、債券、商品、貨幣市場工具等投資產品,投資者買入該ETF,等同買入該投資組合內的產品。以最近上市的3隻科技指數ETF為例,屬於被動式追蹤科技指數的實物ETF,亦即是按照該指數的基準,買入一籃子30隻股份,其中阿里(9988)、騰訊(700)、美團(3690)、小米(1810)、舜宇(2382)合共佔約41.5%。
由於上述3隻ETF都屬於實物ETF,情況似是盈富基金(2800),由基金經理酌情決定分派股息。南方恒生科技ETF(3033)、華夏恒生科技ETF(3088)考慮於每年12月向單位持有人分派股息;至於恒生科技ETF(3032)則考慮於每年9月分派。
ETF價格往往貼近NAV
ETF或許對部分投資者來說,仍然比較陌生。ETF有別於上市公司的股票,ETF的市價往往與其每股資產淨值(NAV)接近,即使出現溢價或折讓,情況理應不會偏離太多。也有市場莊家(又稱「造市商」)則會透過不同操作,而維持ETF價格不要大幅偏離NAV。
另外,市場莊家的責任亦包括當ETF的現行買入價與賣出價之出現大額差價時,便要向潛在賣家提供買入報價,及向潛在買家提出賣出報價。故此,市場莊家有需要透過在二級市場提供流通量,從而促進上市類別單位的有效交易。
3隻ETF產品章程一覽
管理費、全年開支比率 隨AUM變動而調整
那麼3隻新推的ETF同樣都是為單位持有人「代購」科技指數成份股,散戶又應如何選擇?艾德證券期貨聯席董事陳政深解釋,ETF的比較主要在於「管理費」、「全年開支比率」,因為都涉及買賣成本,其因應資產管理規模(AUM)增加而有所調整,投資者有必要注意。以推出一周的3033為例,由於其市值已上升至30億元,費用比率亦因而降至約1.05%水平。至於「年度跟蹤偏離度」,他則認為實際交易時不會相差太遠。
另外,陳政深點出一個比較重要,但不是散戶有留意的一項重要考慮因素,便是提供最新的資產淨值(NAV)。由於報價機多數會顯示該ETF上一個交易日的NAV,無法即市顯示最新的數字,故此如果發行商有即使更新相關數據,有利投資者根據該ETF的實質價值作出部署。以已經推出市場的3033為例,南方東英在網頁上有列出「即日估計每基金單位資產淨值」,報價延遲大約5至15分鐘。故此,投資者應參考最新的數字,而衡量當時的成交價是否合理。
陳政深:3033溢價與發行商無關
另外,發行商或者莊家的「往績」,即是過去發行商推出的產品表現,又或者莊家出手維持基金價格的操作,都是其中一個參考因素。但陳政深明言,這些只能夠「憑記憶」和「印象判斷」。
至於近期南方科技指數ETF(3033)首日掛牌早段,便有出現大幅溢價水平。3033的初始發行價是7.5元,當日由於競價時段(AO)已在20元成交約59萬個單位,導致當日開市報20元,較NAV高出1.67倍,隨後已急回至NAV水平。如上文所述,ETF有別於上市公司的股票,ETF市價往往與貼近NAV,有別於股票價格有大幅溢價或折讓。
陳政深認為事件令3033「印象麻麻」,他認為雖然實際上與發行商南方東英或者莊家無關,但事實上將ETF透過IPO預先認購,的確會讓投資者有空間在AO時段隨意定價,而莊家亦沒有責任在AO時段出手維持接近NAV的價格。
事件的「啟示」是,ETF 的價格不能偏離NAV 許多,陳政深坦言,以超高溢價買入ETF的散戶固然有責任,「不可能用20元買入價值7.5元的東西,除非你真係相信20蚊買入後,會升到24蚊!」另外,他認為監管機構有空間檢討ETF上市有沒有需要設下競價時段,因為當中莊家沒有責任維持接近NAV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