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寒冬|7月零售銷售跌幅收窄至23.1% 超市貨品逆市揚近三成
本地於7月爆發第三波疫情,零售數據至今連跌18個月。據政府最新統計,7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值的臨時估計為265億元,按年跌23.1%,較6月跌24.8%略為收窄,亦優於市場預期,首七個月合計的總銷貨值的臨時估計跌32.1%。
至於零售總銷貨量的則按年挫23.9%,首七個月合計的總銷貨量的臨時估計跌33.5%。業界分析,實際上市民購買意欲依然低迷,市道未見好轉,重申如疫情持續反覆、減租情況未改善,至年底全港將有1/4的零售商舖結業。
▼7月零售商主要類別升/跌幅(按銷貨價值排序)▼
超市貨品逆市揚近三成
按零售商主要類別的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由高至低分析,7月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的銷貨價值跌12.9%;其他未分類消費品跌7.2%;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跌53.7%;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跌5.6%;百貨公司貨品跌28.8%;服裝跌42.5%;藥物及化妝品跌50.9%;汽車及汽車零件跌13.1%;書報、文具及禮品跌41%;中藥跌26.5%;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跌53.6%;以及眼鏡店跌37%。
逆市上升的類別繼續是超級市場貨品,按年上升26.5%;燃料升3.8%;傢具及固定裝置升0.3%。
政府發言人表示,即使比較基數偏低,7月零售銷售的按年跌幅仍然顯著,原因是本地疫情個案急升,社交距離措施因而收緊,進一步打擊本地消費活動。最近本地疫情緩和或有助改善消費氣氛,但訪港旅遊業維持停頓,零售業的經營環境短期內依然會十分困難。
業界分析:未見市道好轉 年底1/4零售商舖或結業
零售數據跌幅逐月收窄,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解釋,跌幅收窄主要因去年社會事件拖累市道,引致的低基數效應造成,實際上市民購買意欲依然低迷,6、7、8月的零售表現相似,未見市道有好轉,僅由於街市受疫情波及,導致超市生意大增近三成,下半年表現要視乎疫情、經濟及政治因素才能作判斷。
政府推出第二輪保業計劃,她稱近日並無會員表示會裁員,惟有逾半商戶考慮租約屆滿後縮舖,關店數量有上升趨勢。即使協會早前呼籲商舖業主取消底租,及停止向暫時無法繳付租金的商戶採取任何法律手段或收回店舖,她稱會員反映情況僅少許改變,反而更多商戶收到律師信,減租幅度亦愈來愈少,重申如疫情持續反覆、減租情況未改善,至年底全港將有1/4的零售商舖結業。
謝太指協會將推出「Shop Shop at Hong Kong去街買」的業界自救計劃,市民於參與零售商舖購物時,可透過手機App獲贈印花換取禮品,禮品由商戶及贊助商提供,包括港鐵贊助港鐵車票、Asia Miles贊助飛行里數等,活動於9月8日起開始,為期6個月,目前已有數百個零售商加入,包括化妝品、珠寶、健康食品及家品類商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