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據.小菲|為什麼你不想財息兼收?
撰文:小菲
出版:更新:
有什麼比公司派息令股東更開懷?投資者最希望的是有「升」有「息」,股價又升,又有股息,令他們更放心繼續持有。
不過,對中短線投資者來說,把握派息前的機會獲利,日後有機會低位買回,可能回報更加理想。這套思維與一般散戶的思考方式相反。因為他們多數在派息前購入,心想日後股價回升至買入水平,便等於賺了股息,但從統計上來看,這種想法其實較為蝕章。
根據普林斯頓大學的數據顯示,中國股票市場的股份在除息日多數出現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負回報,而且是遠遠低於零,平均成交亦會縮小。因此,散戶在除息日之前買貨多要虧本,特別是一些高息的股份。
股價在除息前的表現
這個結論與其他國家市場經驗剛剛相反,因為在美國或英國的地方有資本增值税,稅率較一般企業稅率高,所以不少機構投資者在除息前先沽出股份後買入,甚至他們會在除息日沽空獲利,有些回報比收息還好。不過,國內股市可以容許沽空的股份不多,跟香港的情況類似。
一鴨兩吃不好吃
這套理論相信亦可放在一些可能會派特別股息的上市公司。不少投資者都對特別股息有憧憬,希望能一鴨兩吃,甚至在派息日前再增持,但股價在除息後往往向下走。在小菲的記憶中,除了出售非啤酒業務的華潤啤酒 (0291),其後不斷上升,不少上市公司股價最終出現跌幅。
普林斯頓研究員杜渙程的團隊採納2007至2018在國內的上市公司數據。2018年,國內有2,776家有派息的上市公司,佔總數約78%,他們合共派的股息有9,430億元人民幣,較2017上升17%。
對長線投資者來說,收息不是最重要的問題,所以一動不如一靜。但世界是公平的,財息兼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