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前亞洲區主席羅奇稱經常賬失衡 對美元及利率帶來打擊
美國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高級研究員、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前亞洲區主席史蒂芬·羅奇(Stephen S. Roach)的文章稱,目前,美國正在引領世界邁向保護主義、去全球化和強硬脫鈎的前景。美國正承受著低儲蓄率所帶來的苦果,美元地位也或一落千丈。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於周五(3日)刊發史蒂芬·羅奇的文章,他於文章內指出受疫情影響的經濟體,也正快速地經歷著變革性的發展。由封鎖政策所引發的經濟衰退,在短短兩個月內,使全球經濟活動幾乎陷入停滯。在此基礎上,民眾也希望能在解除封閉後,以同樣的速度重啟經濟,進而開啟「V形」經濟復甦。
然而,事情可能沒有那麼簡單。經濟的停滯,傳統意義上與資本大量流出新興市場的現象有著緊密聯繫。這往往也暴露出根深蒂固的結構性問題,而這些因素皆有可能損害經濟復甦。再者,為了應對長期以來的失衡狀態,經濟的停滯還有可能引發資產價格的劇烈波動。
深受疫情衝擊的美國經濟也是如此。針對疫情衝擊而出臺的大規模財政刺激計劃,也是有其代價的。天下沒有免費午餐,人們也必將為此付出相應的代價。原已低迷的美國國內儲蓄率,已經出現了負值,並且可能導致前所未有的經常賬戶赤字和美元價值的大幅下跌。
在目前經濟幾乎處於崩盤式自由落體之前,美國國會(United States Congress)以異乎尋常的速度採取行動,提供救助。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預計,在2020年至2021年,聯邦預算赤字將平均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4%;而這個赤字也是前所未有的。
在疫情時代,淨國民儲蓄率很可能在未來兩三年內,跌至負5%至負10%。這意味著,儲蓄不足的美國經濟,正在走向儲蓄清算的邊緣。
美國目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國內儲蓄壓力,因此可能會擴大美國對剩餘外資的需求,導致經常賬戶赤字急劇擴大。美國因儲蓄不足,急需龐大的外來資本;而此刻的重要問題在於,外國投資者是否會以此作為交換條件,藉機要求美國讓步?
史蒂芬·羅奇表示,答案的關鍵取決於,是否應繼續保留美元作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的問題上。這個問題,也已經被討論過無數次了。不同的是,在疫情時代的快進模式中,或許能夠更早地得出答案。
目前,美國正在引領世界邁向保護主義、去全球化和強硬脫鈎的前景。它在世界外匯儲備中所佔的份額,已經從2000年略高於70%的水準,下降至現今略低於60%的水準。
史蒂芬·羅奇認為,當下美國在疫情防控方面徹底失敗,尤其是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有理由相信,低儲蓄所帶來的壓力,連同經常賬戶的失衡,最終將對美元和美國利率造成進一步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