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角色已轉變

WTO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角色已轉變
撰文:童木
出版:更新: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全球產出和貿易量不可避免地出現下滑,全球經濟挑戰重重,中國的國際經濟地位再次發生改變。

綜合媒體5月7日報道,「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活動方式、供應鏈分佈邏輯、國際社會秩序都已發生變化,「逆全球化」思潮再次興起。有分析認為,一些公司把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地方的舉措會因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推進。

對此,世界貿易組織(WTO)首席經濟學家羅伯特·庫普曼(Robert Koopman)在接受《國際金融報》郵件採訪時表示,隨着低成本、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商在中國以外的生產多樣化,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角色已經發生了轉變。這是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自然反映,經濟增長帶動了工資的增長,純勞動力成本競爭力出現下降。

他又指出中國的長期戰略一直是上移「價值鏈」,從投資主導型增長轉向消費主導型增長,並提高服務在總體消費中的份額。因此,無論大流行危機如何,我們都看到許多因素在推動中國乃至全球供應鏈的轉變。從現在起至20年後,中國在全球貿易和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將與現在大不相同。新冠肺炎大流行和更廣泛的全球貿易政策辯論只是加速了已經發生的趨勢。

世銀:全球經濟恐陷「失落十年」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世界銀行(World Bank)昨日 (27日) 發布報告警告,鑑於全球勞動人口老化、民間投資下降等一系列經濟風險正限制環球經濟增長,若果不加以重視,全球經濟恐將迎來「失落的十年」,除非各國決策者採取雄心勃勃的舉措來促進勞動力供應、生產率和投資。

世銀的報告預測到2030年,全球GDP年增率有機會下降到2.2%,較2000 年至2010年的3.5%低接近三分一。組織首席經濟學家Indermit Gill指出:「如今幾乎所有推動經濟發展的經濟力量都在退卻,全球經濟可能正在醖釀失落的十年」。

世界銀行報告指出,假如無法扭轉潛在國內GDP增長預期的廣泛放緩,將對世界應對氣候變化和減少貧困的能力產生深遠影響。

不過,報告也指出通過共同努力增加對可持續部門的投資、降低貿易成本、利用服務業增長和擴大勞動力參與率,可以將潛在GDP增長率提高0.7個百分點,達到2.9%。

該報告稱,過去幾年來危機交疊,終結了持續近30年的經濟增長,加劇人們對生產率放緩的擔憂,而生產率正是收入和薪資增長的關鍵。

該報告提到,由於富裕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人口老化,全球勞動力增長緩慢,而新冠疫情造成的全球兒童學習損失預計將對人力資本構成更大影響。而且,俄烏戰事使得國際關係變得緊張,將進一步破壞全球經濟活動。

為改變發展軌跡並吸引更多投資,各國的政策制定者應優先考慮抑制通脹、確保金融部門穩定和減少債務。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