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守「香港製造」 保心安油3條秘方揪足一世紀

撰文:吳美茸
出版:更新:
本地中成藥企業保心安揪足一世紀,寫下香港傳奇。﹙羅君豪攝﹚

西醫盛行,但華人家庭少不了一枝藥油「看門口」。本港有不少「本土」中成藥,成功經歷時代的洗禮,家傳戶曉的品牌有黃道益活絡油、保心安油、馬百良保嬰丹等,年輕一輩未用過,亦一定聽過。

其中,創立於光緒33年﹙1907年﹚、擁有109年歷史的「居家良藥」保心安油,可謂名副其實的香港「神藥」,皆因已故創辦人郭兆樞於30年代進軍海外觸礁後,便下達「祖訓」一廠一舖,不再出走香港。一盤生意,獨沽一味只有藥油及藥膏,能夠揪足一世紀,確有其獨門秘方。

保心安藥廠旗下產品有保心安油、保心安膏及追風活絡油。(鍾偉德攝)

配方一、穩守香港大本營

20世紀初,中醫藥在華人社區仍然擁有主導地位,但由於藥材昂貴,勞動階層難以負擔,對中國醫術抱有濃厚興趣的郭兆樞在一間洋人開設的辦館當買手,閒餘自讀醫書,購買藥材,終於1907年發明出保心安油,在香港註冊,並於銅鑼灣設廠,中環利源西街設店。

保心安油,取其「可保常年心安」之意,由於一支中草藥油,可針對風寒頭暈、咳嗽肚痛等多項輕症,因而漸漸風行。「爺爺那一代也賣過瀉丸及生髮油,但保心安油一支功效多,價廉物美,較受人追捧,所以後來專做藥油!」郭兆樞之孫、保心安油總經理郭子明稱。

1930年代,保心安曾經跳出香港,分別在越南河內、廣洲、澳門設有分店或廠房,後來碰到戰亂,觸礁收場。自此,郭兆樞堅持「一廠一舖」不再出走香江,到了70、80年代正值香港經濟起飛,保心安才打進台灣及北美市場,現時銷售點遠至以色列等全球逾10個地點。

一支藥油需用上36小時,透過油甑用120度高溫燉製,之後沉澱約兩星期,才可入樽。(羅君豪攝)

配方二、高溫煉藥36小時

選擇不勇猛冒進,除了因為失敗的經歷,亦由於製作一支中藥油,所花的功夫可不少。「將薄荷、血竭、肉桂油等十多種中藥,透過油甑用120度高溫燉成的藥油,過程須時36小時,然後沉澱約兩星期,才可入油樽、包裝,十分繁複。」郭子明續稱,年輕一代或者會嫌中藥油味道太濃,但為保效果,堅持配方不變,「就連味道都不會改變或減淡,藥油轉了味就不是保心安油!」

不過,中藥側重臨床經驗,在西醫盛行時代,老牌藥油廠亦不能一成不變,方法原來是「出賣」祖傳秘方。「阿爺年代,秘方真的很秘密,只有佢兩個心腹伙計才可以入藥房執藥,連自己親生仔都不可以,門鎖得很緊!」然而,保心安於1998年取得澳洲GMP認證,於2010年取得「Q嘜」認證,再於2012年獲得香港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優質生產規範﹚藥廠認證,過程中必須要把所有藥材成份列出來,「目前,基本上全部員工及衛生署都知道秘方!」郭子明笑稱。

郭子明指保心安沒有投資股票,又不炒賣磚頭,只想專心經營祖業。(鍾偉德攝)

配方三、凡事不賺盡

可能由於藥油生產過程複雜,多年來保心安只集中生產保心安油及保心安膏,直至近年才研發出追風活絡油。如此穩打穩扎的作風,傳承自創辦人。郭子明稱︰「我爺爺做生意,做到他認為夠了,就不做!當時他自己一個人來到香港,鑽研醫書,研製藥油,完全沒有很大的野心要賺很多、賺盡的心態,只要做夠生意,可以養起班員工,便覺得賺夠了!」

事實上,保心安擁有自置物業的廠房,多年來均錄得利潤,但都拒絕大肆擴張,郭子明謙稱保心安只是中小企,目前整體約有50名員工,更不諱言經營手法十分低風險,「我們沒有借錢,也不投資股票,唯一買入的物業就是保心安的一廠一舖,因為我們不是為了投資賺大錢,而是可以長久經營下去,阿爺的祖業,最緊要保住下去!」

本身修讀電機工程的郭子明對機器有濃厚興趣,鑑於很難請到包裝工人,亦決定與生產力促進局合作,合作設計包裝機器,務求將來可以做到自動化包裝,為這間擁有過百年歷史的本地中成藥企業,注入一點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