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最長壽展會不停辦 廣交會確定首次網絡舉辦

撰文:劉暢
出版:更新:

北京時間4月7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針對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嚴峻形勢,會議決定,第127屆廣交會於6月中下旬在網上舉辦。

會議還決定,推出增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支持加工貿易等舉措,應對疫情影響努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廣交會會期之所以一直未有定論,是因為相關部門要通盤考慮全球疫情態勢。」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透露,廣交會作為中國外貿「晴雨表」和「風向標」,選擇網上辦既是趨勢,又是形勢。

創立於1957年的廣交會,如今已連續舉辦126期,是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採購商分布國別地區最廣的展會。因承載了眾多非凡使命與特殊意義,此前無論國內外形勢出現何種變化,廣交會均會照常舉辦。

廣交會歷來被認為是中國外貿形勢的風向標。圖為往年廣交會上參展商在向客商介紹產品。(新華社)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當前全球疫情大流行加速傳播,對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投資帶來巨大沖擊。因此,第127屆廣交會將採取在線展示產品方式,運用信息技術,提供全天候網上推介、供採對接、在線洽談等服務,打造商品線上外貿平台,讓中外客商在網上下訂單、做生意。

報道稱,多數外貿企業對網上舉辦廣交會的結果早有預期,已開始嘗試通過直播、出口轉內銷等方式合理佈局產能。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當前傳統外貿受到疫情較大沖擊,為更大發揮跨境電商優勢,決定在已設立59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基礎上,再新設46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

白明認為,無論是通過免徵各項税收促進出口,還是統籌內外貿發展,當前的重點仍是刺激國內消費,而外貿企業可抓住機會滿足國內需求。

此次疫情也加快了不少企業從單純依賴外貿向內外貿兼具轉型,倒逼企業接受更多新興銷售渠道。

疫情對供應鏈帶來衝擊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短期來看,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主要也體現在供給側。疫情發生國採取的抗疫措施導致生產放緩,影響全球產業鏈。疫情發生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越重要,政府對疫情的管控程度越嚴格,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就越大。

《路透》此前報道,日前的一場官方商貿領域研討會上,多位智囊專家指出,如果疫情持續時間變長、範圍持續擴大,將對供應鏈上供給端的衝擊越來越大。

他們分析,由於疫情本身仍存一定不確定性,中國外貿企業再復工的過程中遇到不同的現實問題,以加工製造業為例,由於中間品配套需求較大,對其上游中間品及供應鏈的依賴程度較強,導致中國供應鏈對進口的嚴重依賴,這也警示中國要優化標準制造業供應鏈佈局,重構自主可控的國際供應鏈,以應對外部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