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全球資金湧向中國機會甚高 為百年不遇

撰文:李文杰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經濟體系面臨的最大整體威脅。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件產品都可能是多個國家協作的產物,是全球產業鏈整體價值的體現。

《新浪財經》報道,目前來看,全球產業鏈被疫情影響甚至破壞已經在所難免,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一方面要積極抗疫、把中國的抗疫經驗與世界共享、儘快遏制全球疫情的發展;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疫情所導致的產業鏈重構的機會,以大國擔當積極佈局疫情後的經濟發展,在重構全球價值鏈、恢復世界經濟秩序方面做出中國的貢獻。

稱中國市場已漸復元氣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認為,中國市場已經在疫情衝擊後逐漸恢復元氣,這對全球抗疫都是一件大好事。很多企業原本以為中國的產業鏈因為疫情會被其他國家拋棄、中國會與世界經濟被動脱鈎,但隨着全球範圍疫情的擴散,其他國家出現了大面積停工,中國反倒成為了世界上生產能力最穩定的地區、是現階段世界製造業的避風港,因此也必將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進入三月份以來,中國製造業復工復產的狀況冷熱不均,很多企業由於歐美訂單的消失無法復產、甚至面臨倒閉;但也有一些企業訂單不但沒有下降,還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比如在蘇州、重慶等地的電子製造產業。

究其根本,是因為在這些地方已經形成了產業鏈集群,電子製造相關的配套零部件,超過 80%是在本地生產的。這種集群化的生產模式降低了從全球採購零部件所帶來的風險,在疫情時期更突出顯現了其競爭力。

2020年3月以來,各國政府為了挽救本國經濟,都在紛紛釋放各種資源,不斷向市場注入流動性。

料未來資金湧入中國

當大量資金進入全球市場後,除了部分財政性資金可以用來購買抗疫物資以及解決本國民眾的生活問題以外,大部分的資金還是金融性的資金,是一定要和產業相結合並追求5%至10%的回報率的。

從全球來看,能夠接納這部分資金並滿足回報需要的市場並不多,中國市場目前疫情控制的最好,也是投資風險最小的地方,所以全球流動性湧向中國市場也是未來一段時間的大概率事件。

流動性湧入對中國來說是機遇、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從實體經濟來看,中國接納全球產業鏈、打造產業鏈集群的過程,將會獲得大量的國際低成本的資金支持,從而真正做到「引資補鏈」、「引資擴鏈」,加速完成中國四大經濟圈、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業鏈集群建設。

在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形成嚴重衝擊的背景下,中國製造成為現階段世界製造業的避風港。(Reuters)

從金融市場來看,通過合理引入外資,能夠激發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的潛力,尤其是中國股市會獲得更多的國際資本關注,為中國上市公司發展帶來國際資金支持,從而更有利於上市公司加快建設產業鏈集群。

在未來一段時間,隨着疫情的發展,更多的外商將會看到中國產業鏈市場的發展前景,並且願意將資金投給準備加入中國產業鏈集群的企業,這種趨勢將為中國帶來資本市場發展和建立產業鏈集群的百年不遇的歷史性機遇。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