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基金|財政預算案提「港版淡馬錫」押注本地項目 學者談關鍵
本港外匯基金長期平均投資回報約莫5%,叫做成功跑贏通脹。為令香港政府財政儲備取得更高回報,政府於2016年設立未來基金﹙Future Fund﹚,總資產超過2,000億港元,以提升回報表現。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26日﹚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再下一城,依隨由馮國經、劉遵義、王冬勝及陳德霖四位重磅財經人物組成的小組的建議,利用未來基金中的部分款項成立一個「香港增長組合」,直接投資於「與香港有關連」的項目,堪稱「港版淡馬錫」。學者黃元山不反對有關做法,但認為組合要達致預期目標,還需港府有通盤的產業政策。
投資項目以香港為本
成立於2016年的未來基金,屬港府財政儲備的一部分,總資產逾2,000億元,運作3年來一直存放在外匯基金,由金管局負責投資,目的是透過長線投資,爭取更高回報。該基金首3年的綜合投資回報率分別為4.5%、9.6%及6.1%。
根據財爺最新公布,將利用未來基金的部分款項成立一個「香港增長組合」,直接投資於「與香港有關連」的項目,作策略性投資於「與香港有關連」的項目,旨在爭取較高回報的同時,鞏固香港作為金融、商貿和創科中心的地位,長遠提升香港的生產力和競爭力。
政府消息人士透露,會在未來基金撥款約一成,即約220億元來成立香港增長組合,形式類似於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Temasek﹚,但投資項目須以香港為基地或在香港進行。
須有通盤的產業政策
主權基金的基本概念其實十分簡單,就是政府出資成立的投資基金。定義上,金管局外匯基金亦是主權基金的一種,但就側重用作穩定港元匯率及穩定本港金融體系,故投資作風相對保守,主要資產投於於美債。
可以說,「香港增長組合」勢一改以往保守的投資作風,更加主動出擊,押注香港。港大專業進修學院客席副教授黃元山不反對成立「香港增長組合」,但認為組合面對的難度不少。他解釋,由於組合不單純是將投資回報最大化,還有「社會回報」的目標,即推動香港經濟長遠發展。因此,組合成功的先決條件是本港經濟擁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如果政府欠一個通盤個產業政策的話,組合較難作出投資。舉例,如果政府想大力推動綠色金融、可持續投資,具體想像是如何?新加坡淡馬錫的投資,背後也有配合國家經濟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