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中國產業政策值得仿效
美國媒體指出,應對中國崛起的最佳方式是創新。此外,有媒體稱,美國應效仿中國的產業政策。
《彭博》周日(17日)發表文章稱,中國的產業政策行之有效,美國應該加以效仿。
文章稱,直到最近,美國主流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大多仍然認為由國家主導的產業政策既浪費且無效。這種觀點認為,政府缺乏在企業或產業部門中有效挑選贏家的能力。這項任務最好留給風險資本家和股市投資者。
然而,文章指出,如今對中國貿易和商業做法的評估承認,中國的產業政策是有效的。許多經濟學家都同意,這種方法可以成功地提升國家在戰略產業中的領導地位。
中國類近「創業型國家」
文章稱,中國最近推出了第二隻由國家出資的、規模達290億美元的半導體發展基金。中國的戰略類似於倫敦大學學院經濟學家瑪麗安娜·馬祖卡託所說的「創業型國家」。她於2013年出版的一本書講述了對培育美國仍處於領先地位的行業來說,國家投資是多麼至關重要。
無獨有偶,美國《福布斯》於同日發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學者亨利·切斯伯勒(Henry Chesbrough)的文章稱,美國應對中國崛起的最佳方式是創新。文章介紹,20世紀80年代,許多美國人都非常擔心日本會奪取技術領先地位。這促使美國及其企業進行了一些自我反省,並且展開了大量艱苦工作,以解決一些削弱美國創新能力的嚴重問題。事實證明,這項工作富有成效。雖然日本仍是世界上最大、最富裕的經濟體之一,但其技術能力在美國不再能引發同樣程度的擔憂。
文章指出,美國在與中國打交道時遠不能止步於貿易政策範疇。如今,有關應對中國的公開討論大多侷限於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税和促進美國對華出口。文章認為,美國還需要更多的舉措,最好能借機更新自己的創新基礎設施,激發自己的最佳狀態,增強自身競爭力。
此外,美國外交學者網站11月16日刊登題為《中國規範如何走向全球》一文稱,中國的務實風格如今正在全球擴散,尤其是在非洲和東南亞國家。這並非偶然,中國在這些國家的商業投資和貿易活動越來越多,政治關係越來越密切。這並不令人感到意外:隨着各國與中國進行有意義的接觸,中國的行為準則就很可能會傳給其夥伴國。此外,中國正尋求建立諸如亞投行(AIIB)這樣的國際機構,這些機構往往反映中國的行為規範。它們因此會進一步向參與或接受中國牽頭的國家傳播和強化中國的行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