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引入私人部門參建數字貨幣
撰文:童木
出版:更新:
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表示,人行數字貨幣從一開始就引入了雙層運營體系,其中包括私人部門。
在由Facebook(臉書)主導的Libra(天秤幣)日前被監管部門問詢的同時,由中國人民銀行打造的數字貨幣DCEP卻呼之欲出。2019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明確指出,人行的數字貨幣將替代部分現金。
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昨日(10日)在「第十屆財新峰會:開放的中國與世界」上表示,私人機構是可以運營基礎設施的,但背後是有條件的,要納入到法律監管框架當中,同時要服務監管、為公眾服務,要求公共道德水平比較高。央行數字貨幣從一開始就引入了雙層運營體系,就是運用了私人和公共部門共同建設數字貨幣,今後可能還會運用私人的力量共同建設公共產品。
穆長春指出,全球性非主權穩定幣「熄火」了,區域性非主權穩定幣和全球性非主權穩定幣只是「五十步和百步」的關係,也會面臨同樣的結果。不過,通過各國央行數字貨幣合作解決跨境支付的難題,是可以進行探討的。
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於同場合上,談到數字貨幣時稱,私人部門可以參加零售性支付,中國的第三方支付也起了很大作用,發展也很快,但這基本電子支付軌道上的發展,並非以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為基礎的數字貨幣。在其看來,央行的數字貨幣主要仍會聚焦於本國,「人行可能更加註重於批發,在銀行之間、在第三方支付之間做好批發而搞一種數字貨幣。」
周小川強調,數字貨幣在不同層次的應用、進展所應對的監管要求也不相同,未來需要有組織的協調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