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及巴克萊等多間銀行遭興訴 被指操縱外匯

《路透》報道巴克萊﹑摩根大通及蘇格蘭皇家銀行﹑瑞銀集團及花旗集團等金融機構,正面臨投資者有關操縱全球外匯市場相關指控的集體訴訟。
代理此宗訴訟律師事務所表示,並已向英國競爭上訴法庭提出訴訟,預料要求賠償金額逾10億英鎊。
瑞銀及摩根大通並無置評,亦無法聯絡到其他銀行作回應。
《路透》報道巴克萊﹑摩根大通及蘇格蘭皇家銀行﹑瑞銀集團及花旗集團等金融機構,正面臨投資者有關操縱全球外匯市場相關指控的集體訴訟。
代理此宗訴訟律師事務所表示,並已向英國競爭上訴法庭提出訴訟,預料要求賠償金額逾10億英鎊。
瑞銀及摩根大通並無置評,亦無法聯絡到其他銀行作回應。
外電消息,多年來中資銀行較來自華爾街的同行,取得更多在香港的生意機遇。在經歷了一波裁員潮之後,他們現在開始從華爾街企業的前員工招手。在過去1年來,約40名來自瑞銀、法巴及其他國際機構的前銀行家,紛紛在中資券商找到工作。
據《彭博》報道,過去三年來,曾任職於瑞銀、摩根大通等跨國公司的6名高階主管也已轉投中國券商。其中半數變動發生在過去七個月,其中包括兩名前摩根士丹利銀行家。截至2月的12個月內,中信證券及其子公司里昂證券、招商證券和海通國際證券完成了大部分招聘。其中近40%是前瑞銀或瑞士信貸員工。
報道指出,這些舉措與近年來的做法完全相反,當時跨國公司從中國競爭對手那裡挖走了 200多名銀行家來擴大業務,預計香港的併購和股票發行速度將大幅加快。不過,對於踏出這一步的銀行家來說,這往往是有代價的。中國投資銀行的薪酬往往比全球公司低30%至40%。例如,知情人士稱,瑞銀高級董事總經理的基本工資約為50萬美元,而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的基本工資約為30萬美元。
除了增加員工之外,中資券商近年來還贏得了香港投資銀行業務的最大份額。據彭博數據顯示,過去五年中,僅有高盛集團和瑞銀兩家全球銀行躋身香港IPO前五名。相比之下,摩根士丹利和花旗集團早在2019年就位居前列。華爾街公司仍然主導著金融中心的併購業務。
最近聘用的人員包括前瑞銀董事總經理Patrick Tsang,今年2月加入海通國際,擔任副董事長。前摩根士丹利銀行家Wu Ziwei 上週開始在中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工作。據證監會記錄顯示,曾任美國銀行醫療保健銀行家的張先生於 8 月加入招商銀行。Yang Shuo從美林證券轉投中國銀河證券, 摩根大通Yu Hui 於2023年加入廣發證券。 來自瑞穗證券的 Xue Bing於 2022 年加入里昂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