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生仔《Pokemon GO》走紅 任天堂為何還「呻窮」?

撰文:黃捷
出版:更新:
《Pokemon Go》人氣大熱,惟任天堂表示,對業績影響有限。﹙路透社﹚

增強實境遊戲《Pokemon Go》席捲全球,昨日正式登陸香港,引爆全城捕捉小精靈的熱潮。不過,任天堂(Nintendo)股價卻顯得高處不勝寒,昨日﹙7月25日﹚在東京收市急墜17%。任天堂更坦承《Pokemon Go》對業績影響「有限」,恍如在「呻窮」!為何150隻寵物小精靈匿藏在大街小巷,未能為任天堂帶來巨額財富?

盈利貢獻非全數入袋

《Pokemon Go》昨日上午大約11時半,登陸香港iOS App Store,短短5小時已攀上App Store最受歡迎免費App榜首。不過,任天堂在東京股市的表現十分「反高潮」,急瀉17%至每股23,220日圓,與本月初股價一路狂飆的情況,差天共地。

股價「逆民意」下跌,事緣上周五﹙7月22日﹚,任天堂在官網表示,《Pokemon Go》對盈利的貢獻有限,原因是該款遊戲由Niantic研發,而任天堂關聯企業「株式會社Pokemon」只以Pocket Monsters所有權身分,向遊戲開發商Niantic收取授權費,及協助研發營運。與此同時,由於任天堂僅持有Pokemon32%股權,盈利貢獻相對「隔一重山」。

投行麥格理的經濟分析師吉布森(David Gibson)早前已分析指出,任天堂從《Pokemon Go》取得的實際收益並非如外界預期般大,原因是有關遊戲收益會被分成3份,由網上商店平台Google Play或Apple Store、Pokemon公司及Niantic各佔3成,餘下的一成才由任天堂獨自取得。 

外電消息指,日本麥當勞可望成為《Pokemon Go》「地點贊助」首批贊助商。﹙路透社﹚

「地點贊助」吸金

另一邊廂,《Pokemon Go》仍處於「旺丁未旺財」的階段。遊戲讓玩家可以在模擬現實城市街道尋找小精靈,玩法創新,但利潤模式主要仍依賴傳統的「課金」,即透過販賣虛擬道具獲利。根據市場調查公司Sensor Tower估計,目前《Pokemon Go》綜合iOS及Android的全球下載次數達到3,000萬次,暫時累計帶來3,500萬美元的收入。

為開拓財路,任天堂早前已表示,將考慮推出周邊產品Pokemon Go Plus增加收入,售賣專屬配件,助玩家提升捕捉小精靈的成功率。不過,最為「煞食」的莫過於「地點贊助」。Niantic行政總裁John Hanke於《金融時報》專訪中提到,為取得更多收益,遊戲中一些重要的設施,如Pokestops、競技道場等都會以真實建築物代替,一切視乎贊助費而定。《華爾街日報》及《TechCrunch》均引述消息指,日本麥當勞可望成為首間與Pokemon Go開發商合作的企業,把旗下3,000間分店變成Pokemon Go遊戲中的道館。

好戲還在後頭?

此外,投資銀行德銀指,《Pokemon Go》只是令任天堂復蘇的「前戲」。該行估計,任天堂今年秋季推出的《動物之森》和《火焰之紋章》,以及明年春天推出的《薩爾達傳說》,才是公司大翻身之時。「日圓上升這項不利因素,短期仍然會影響公司,但任天堂這間公司要逢低買入,明年將會是任天堂大翻身的分水嶺。買吧。」德銀稱。

不過,任天堂股價早前熱炒之後,市場氣氛急速冷卻,上星期股價回落期間,沽空金額大增3倍,昨日(7月25日)沽空額約有12億美元(約93.6億港元)。

截至昨日收市,任天堂市值達到32,896億日圓﹙約2,399.7億港元﹚。2016年度,公司營業額5,044.6億日圓﹙約368.1億港元﹚,股東應佔利潤165.1億日圓﹙約12億港元﹚,市盈率高達199倍!公司將於明日(7月27日)公布第一季業績,四大遊戲能否支撐任天堂目前如此高的市值,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