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統計結果顯示,2024年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微增0.1%,低於2023年1.5%的增速。不少分析人士指出,日本經濟去年僅勉強保持正增長,凸現需求不足的頑疾依然存在,特別是佔GDP比例半數以上的個人消費持續疲軟,拖累經濟復甦。
日本內閣府2月1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由於物價漲幅高於工資漲幅,民眾實際收入下降,占日本經濟比重一半以上的個人消費下降0.1%,民間住宅投資下降2.3%。此外,因為進口額大於出口額,外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負0.1個百分點。
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永濱利廣認為,雖然2024年日本經濟避免了負增長,但考慮到相關情況,統計部門是否會在此後公布的二次統計報告中下調相關數據值得關注。
2025年1月1日,日本民眾在東京明治神宮進行元旦祈禱。(Reuters) 新華社引述分析人士說,日元近年來顯著走軟,導致日本國際購買力下降,推高能源、原材料和大宗商品價格。根據日本總務省的數據,截至去年12月,日本核心消費價格指數已連續40個月同比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當下日本的通脹並不是伴隨經濟繁榮、需求旺盛而產生的,而是因成本上漲造成的,專家稱其為「壞通脹」。在這種經濟條件下,由於工資漲幅趕不上物價漲幅,日本居民實際收入下降。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日本實際工資水平已連續3年下降。
觀察人士認為,日本實際收入下降帶來了一系列經濟問題,如家庭實際支出減少、食品開支在消費開支中佔比持續增加。成本上升和消費需求不足進而導致廣大中小企業利潤空間受到擠壓、人才流失、大幅虧損和集中倒閉的現象。據日本民間企業信譽調查機構東京商工調查所公佈的數據,2024年日本企業破產數量較上年增加15.1%至10006家,創下2013年以來的新高,其中10004家為中小企業。
2024年12月24日,行人走過日本東京銀座的一條街道。(Getty) 為解決需求不足問題,日本政府今年開始設法推動企業加薪,扭轉實際工資負增長的問題。與此同時,日本經濟還面臨着勞動力減少、財政負擔加重、產業升級緩慢、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另外,日本中央銀行為實現貨幣政策正常化而再度加息的可能性將給中小企業運營帶來壓力。
日本經濟在受困於需求不足的「內憂」同時,還面臨巨大的外部不確定性。野村綜合研究所經濟學家木內登英指出,美國政府對主要貿易夥伴額外徵收關稅,可能導致美國經濟下滑,進而拖累日本經濟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