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發局倡設壽險通 建議政府擔任壽險最後貸款人
金融發展局今日發表《提升香港作為領先人壽保險中心的地位》的報告,提出7項建議,鞏固香港人壽保險業的發展。其中包括建議設立「壽險通」,以合作模式擴大內地的保險銷售業務,又建議政府在長期責任個案中擔任最後貸款人,即類似止蝕再保險人的角色。
建議政府中段介入擔任最後貸款人
金發局壽險工作小組組長馬崇達(Mark Saunders)表示,人口結構逐漸老化,壽命愈見延長,保費亦將愈來愈高,壽險公司亦要承受人均壽命過長的風險。為鼓勵業界開發迎合社會需要的產品,保障投保人健康和有足夠儲蓄,建議政府在受保人的受保期間中段介入,擔任最後貸款人,以令壽險公司成本不致太高。
馬崇達又指,本港要落實「壽險通」,必須與內地政府商討,以合作模式擴大內地的保險銷售業務,以及應容許具適當資格的壽險機構,在以比近期公布的3年更短的時間,以全資持股獨立人身份進入國內市場,從而提升本港的吸引力。
金發局成員黃子遜表示,很多港人於大灣區工作和生活,對本港保障產品需求很大,未來大灣區可受惠於香港提供的保障產品。她又指,內地銀保監已進行內部合併及重組,重建中港兩地橋樑需時,業界十分希望「壽險通」盡快落實,幫助香港成為更具吸引力的受保及再保中心。
本港稅務優惠不及新加坡
近期,其他地區在稅務優惠及吸引人才等方面比香港更顯吸引力,令香港或喪失領先國際壽險中心的地位。馬崇達表示,有壽險公司受環境因素影響,及本港稅務優惠不及其他地區吸引,因而撤出本港。例如新加坡為自保公司提供免稅,但香港僅提供稅務減半。新加坡亦會為初創保險企業提供資助,鼓勵保險科技創新。
為鞏固國的人壽保險中心地位,金發局提出7項建議,包括推行「切合目標」的經濟資本要求,即較寬鬆資本規定;鼓勵發行長期資產,與壽險業務長期負債作配對;設立「壽險通」擴大内地的保險銷售業務,把握大灣區及「一帶一路」發展;擴大現有的國際稅務協定網絡,提供適當稅務優惠鼓勵保險集團在香港開設總部;推動本地開發先進的創新科技並應用於保險價值鏈;吸引及培育保險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