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3周年 8千億北水浸港股 專家教路預測下一個爆升股

撰文:余秉峰
出版:更新:

滬港通開通剛好3周年,一條尋找爆升股的方程式逐漸浮現。最新的數據顯示,「北水」經港股通投資港股的資金,已累積至8,088億元,或較去年底激增約3.7倍,而港股由年初至今的一個客觀現象,就是節節攀升,向歷史高位步步進逼,無可置疑「北水」已是港股今年升市的一大「原力」。
資深基金經理、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及股評人民眾證券董事總經理郭思治,都指這批「北水」已奪下部分港股的「話語權」,成為升市催化劑,兩人特此拆解內地投資者的揀股方程式,股民想在下一波升勢中淘金,線索可在此中尋。

港股通開車3年,「北水」在港股的話語權日愈增加。﹙資料圖片﹚

要感受港股通資金的威力,從港交所(0388)的數據可見一班。截至今年10月底,內地投資者經港股通交易的總金額達33,270億元,總持股金額劇增至8,088億元,較去年底的持股市值激增約3.7倍。以日均成交額計,港股通投資者在今年首10個月期間的交易額,佔每日港股成交額的7.2%,較2016年底的4%大增3.2個百分點。

在一眾港股中,滙控最受北水「寵幸」,持股涉資757.9億元。﹙林振東攝﹚

中資開始具話語權 變揀股指標

港股通投資者交易金額佔比變得顯著,民眾證券董事總經理郭思治認為,這意味過往外資主導港股的局面已被洗牌,瑞聲(2018)和融創(1918)就是明顯的例子,他指瑞聲的股價在70多元時開始有外資大行唱淡,但現在照樣升到來170元的水平;內房向來不是外資垂青的行業,但融創在內地資金的加持下,由年初的6.45元狂奔到現時的35.45元,累升4.5倍,「唔少外資比較保守,喺呢一浪走咗寶,唯有做塘邊鶴。」

豐盛資產管理部董事黃國英感受更深,形容自己選股深受港股通影響,「受影響到不得了,組合幾乎係為港股通而設﹗」黃解釋,獲納入港股通的股票多數獲資金短線炒作,周黑鴨(1458)和金斯瑞(1548)就是成功例子,而上周五獲宣布納入港股通的鴻騰(6088),自己管理的基金也趁機短炒獲利,「證明(港股通)有威力」。

郭思治指內地投資者經歷A股過去兩年的「教訓」後,學懂買股不心急。﹙林若勤攝﹚

港股通投資者「學精咗」 耐性收貨

在2015年的「短命大時代」,內地資金多如禾雀亂飛,不少內地散戶急於搶購港股,結果遇上股災蝕錢離場,一度被揶揄「錢多人傻」。黃國英則指出,今次港股通投資者的組成與當年的差別很大,機構投資者佔相當比例,一類是偏好高風險、高回報的股票,一類是偏好估值平又穩健的公司,但都有一個相同之處,就是相當有耐性,逐步收集貨源,「佢哋策略係啱,慢慢買,唔信港股嘅港資同外資就拋咗貨畀佢哋。」黃國英認為,「北水」是今年升市的催化劑。

郭思治也認為,這次攻港的內地資金「好聰明」,某程度是這兩年來A股走勢反覆,令他們知道股市「想快都冇得快」,有些大戶的口味偏向穩定、有息收的股票,或偏好「慢牛」的市況,「唔係個個都投機,愈多錢嘅(投資者)愈穩陣。」雖然有融創和吉利(0175)這些急升的事例,但郭相信掃入有關股票的內資,是基於「內線」資料才這樣部署,並非盲目搶貨。

事實上,按港交所披露的港股通10大持股中,除了豐盛(0607)屬個別例子,在今年遭過沽空機構質疑和狙擊外,其餘都是內地熟悉的大型企業或品牌,包括騰訊(0700)、滙控(0005)、融創和建行(0939)等,大大隻,「派頭」十足。

黃國英指自己仍會在港股通上尋寶,中糧包裝是其中一個目標。(張浩維攝)

後市仍要隨港股通「尋寶」

兩位金融界老手都認為,港股通投資者的偏好仍是在後市選股的指標之一。黃國英表示,會繼續在港股通名單的調整上尋寶,中糧包裝(0906)是其中一個具潛力的股票,而且其基本面良好,因為在行內原料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其他同行盈利倒退,中糧卻能力保不失,反映其定價模式較佳,「(品牌)喺內地係人都識,啱內地人口味,又係消費相關行業。」此外,中糧包裝早前宣布加大投資飲品公司加多寶,黃國英指這為中糧包裝多加一個炒作題材,認為它現時6元的水平值得買入。中糧包裝的市值約72.24億元,符合入選深港通的基本要求。

郭思治則心儀內銀、內險、內地券商及一帶一路概念股,因為恒指升至目前水平,騰訊和內房等股票升幅已巨,下一輪升浪可能由內險這類落後大市的公司領軍。其中,郭指出,滬指升勢遜於其他主要股市,當滬指由目前3,300點升至3,800點水平,內券和內險就會受惠,看好持大量A股的中國人壽(2628)。郭認為,在23元買入中國人壽較理想,但暫時不見有跌到這水平的可能,建議調整至26元初的水平便分段入貨。

十大港股通持倉﹙於31/10/2017﹚

排名 股份 持有總額﹙港元﹚
1 滙控﹙0005﹚ 757.9億
2 建行﹙0939﹚ 664.6億
3 工行﹙1398﹚ 583.8億
4 騰訊﹙0700﹚ 511.8億
5 融創﹙1918﹚ 395.8億
6 吉利﹙0175﹚ 190.8億
7 招行﹙3968﹚ 155.3億
8 新華保險﹙1336﹚ 149.4億
9 中行﹙3988﹚ 146.4億
10 豐盛控股﹙0607﹚ 137億

資料來源︰港交所